2020年12月31日,工信部就《關于推動鋼鐵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至2021年1月31日止。征求意見稿提出,力爭到2025年,鋼鐵工業基本形成產業布局合理、技術裝備先進、質量品牌突出、智能化水平高、全球競爭力強、綠色低碳可持續的發展格局。
具體而言,在資源保障方面,要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多元化,鐵、錳、鉻等礦石資源保障能力顯著增強,其中鐵金屬國內自給率達到45%以上,國內年產廢鋼資源量達到3億噸,打造1~2個具有全球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的海外權益鐵礦山,海外權益鐵礦占進口礦比重超過20%。
蘭格鋼鐵研究中心主任王國清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海外權益礦是指國內企業與海外礦山企業合作合資開礦或自己購買股權開礦的形式。2019年,我國累計進口鐵礦石10.68億噸,2020年前11月已經進口了10.73億噸,預計全年將超過11億噸,若海外權益礦占比提升到20%,意味著將涉及2億多噸的鐵礦石,這有利于提升我國的話語權。
推動龍頭企業兼并重組
征求意見稿在產業結構方面提出目標:到2025年產業布局更加合理,產業集聚化發展水平明顯提升。打造若干家世界超大型鋼鐵企業集團以及專業化一流企業,力爭前5位鋼鐵企業產業集中度達到40%,前10位鋼鐵企業產業集中度達到60%;電爐鋼產量占粗鋼總產量比例提升至15%以上,力爭達到20%;廢鋼比達到30%。
與目標相對應,文件在主要任務中提出,要加快推進兼并重組。進一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動行業龍頭企業實施兼并重組,組建并打造若干世界一流超大型鋼鐵企業集團。
依托行業優勢企業,在不銹鋼、特殊鋼、無縫鋼管、鑄管等細分領域分別培育1~2家世界級專業化引領型企業。推進區域內鋼鐵企業兼并重組,從根本上改變部分地區鋼鐵產業“小散亂”局面,提升產業集中度。
王國清表示,目前我國鋼鐵行業企業太多,產業集中度比較低,這樣一方面會導致鋼鐵價格無序競爭,另一方面,鋼企分散發力會使我國鐵礦石對外話語權薄弱。提高產業集中度后,可以淘汰低端產線,使超大型鋼企的力量更強,企業綜合競爭力得到提升,也可以提高鋼鐵行業的整體競爭力。
據蘭格鋼鐵研究中心測算,按照十大鋼鐵企業粗鋼累計產量計算,2019年鋼鐵產業集中度為36.6%,寶武聯合重組太鋼后,鋼鐵產業集中度可提升至37.7%,但距2025年達60%的目標還有較大差距。
因此“十四五”時期將是鋼鐵行業推進兼并重組的重要時間窗口,大型企業將繼續戰略布局,不斷通過兼并重組、產品結構優化調整等方式擴大企業規模和培育競爭力,實現企業在行業梯隊中的占位。
進一步提高資源保障能力
12月初,鐵礦石價格大漲引發市場廣泛關注,中國寶武、沙鋼、鞍鋼、首鋼、河鋼等主流鋼企一致認為,此前鐵礦石價格上漲已偏離供需基本面,大幅超出鋼廠預期,資本炒作跡象明顯,鐵礦石市場定價機制已經失靈。
中鋼協副會長、冶金規劃研究院院長李新創此前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除了供需因素外,進口鐵礦石供應集中、定價機制不完善等因素也是鐵礦石價格創歷史新高的原因。
王國清介紹,我國鐵礦石海外進口占比達80%以上,國產礦自給率不足20%,有很大提升空間。
記者注意到,針對資源保障問題,這次征求意見稿也明確提出,要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建立多元化、多渠道、多方式穩定可靠的原料供應基地。
除了推進國內重點在產礦山資源接續建設工作,還要穩步推進境外資源開發利用。鼓勵鋼鐵、交通、能源、金融等領域的優勢企業組成聯合體,加快推動西非、西澳等境外特大型鐵礦項目建設,加強與俄羅斯、緬甸、哈薩克斯坦等鄰國鐵礦石資源合作。推進東南亞、中亞、非洲等合金及合金礦資源開發和利用,盡快形成有效供給能力。
此外,還要推進鐵礦石聯合采購,增強鐵礦石定價話語權,研究建立更加公開、公正、透明的鐵礦石定價體系。發揮鐵礦石期貨的價格發現功能,加強期貨市場監管,查處違法違規交易和行為。
王國清表示,聯合采購可以通過企業之間的對接,集中大家的力量來提升鋼企的議價能力,降低鐵礦石成本,像中國寶武、河鋼、鞍鋼等企業,他們的議價空間各不相同,如果“各自為政”,一些企業買得較少,其鐵礦石成本就會比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