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據Bitstamp平臺報價顯示,比特幣漲破35000美元/枚,續刷歷史新高。另據比特幣家園網,因反向操作,最近24小時共有46178人爆倉,超28億資金灰飛煙滅。
摩根大通:從長期來看比特幣價格有望上漲至14.6萬美元
據國外媒體報道,隨著比特幣價格再次回到3萬美元以上,大銀行開始關注比特幣,一些銀行甚至做出了大膽的價格預測。摩根大通表示,從長期來看,比特幣價格有望上漲至14.6萬美元。
這一最新預測還指出,鑒于比特幣作為黃金的“替代貨幣”,從長期來看,比特幣將有巨大的上漲空間。摩根大通和其他機構表示,從長期來看,比特幣的前景仍然非常樂觀。
比特幣是世界上最大的加密貨幣,它以價格波動劇烈而聞名。coingecko網站的數據顯示,截至發稿,比特幣價格為34813美元。在過去24小時里,該加密貨幣的價格最高達到30321美元,最低為34684美元。
比特幣是一種用區塊鏈作為支付系統加密貨幣,由中本聰在2009年基于無國界的對等網絡,用共識主動性開源軟件發明創立,通過加密數字簽名,不需通過任何第三方信用機構,即可解決電子貨幣的一幣多付、交易安全等問題。
據悉,比特幣的供應量限制在2100萬個,而這一數字預計將在2140年前后達到。該加密貨幣必須存儲在數字錢包中,要么通過Coinbase這樣的交易所在線存儲,要么使用專門的軟件離線存儲在硬盤上。
“看多“比特幣
在第一次突破34000美元后,比特幣在周一下跌多達17%,創下自3月以來最大跌幅。盡管如此,作為全球最大的加密貨幣,其價格在過去一年里已經翻了四倍。
在兩個月前承認自己預測比特幣牛市終結是錯誤的之后,摩根大通成為比特幣堅定的“看多”者。
摩根大通Nikolaos Panigirtzoglou策略團隊表示,“從黃金中擠出一種‘替代’貨幣,從長遠來看意味著比特幣有很大的上漲空間。”
比特幣市場要想比肩當前黃金市場中的私人投資體量,當前5750億美元的市值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大幅擴增4.6倍,也就是說,單位價格要達到14.6萬美元。
為什么是4.6倍?摩根大通表示,當前私人黃金財富大多是金條和金幣,包括黃金etf在內,這些金條和金幣的庫存(不包括央行持有的金條和金幣)總計42600噸,合計2.7萬億美元。
就比特幣的估值而言,策略師表示,此前用過兩個指標,一是基于黃金的比較,二是根據采礦成本或內在價值。
策略師稱,Grayscale Bitcoin Trust對比特幣的資金配置規模在其總投資組合中的占比高達87%,而對黃金的配置比例只有17%。也就是說,他們對比特幣的投資資金規模是對黃金投資的5.1倍。而一般基金的這一比例大致在3.4倍到5.1倍之間,這意味著全球最大規模的比特幣基金對比特幣的平均風險資金配置與對黃金的配置之比接近4.6倍。
也就是說,從風險資金的角度考慮,比特幣在吸引除央行以外的私人投資上已經堪比黃金了。所以,摩根大通認為,當前市場給出的5萬至10萬美元的目標價格區間其實是有風險的。
自10月中旬以來,黃金ETF的資金流出超過70億美元。在策略師看來,比特幣能給黃金“施壓”,源自千禧一代對比特幣的興趣加持,隨著時間推移,年輕投資者群體將不可避免的成為投資者群體的主力軍”。
采礦成本或內在價值方面,比特幣市場價格與其內在價值的比率再次達到2017年底的峰值,這不是說采礦成本正在驅動市場價值,或恰恰相反。然而,這并不意味著比特幣價格會持續偏離其挖掘成本。與黃金類似,當比特幣市場價格遠高于生產成本時,挖掘活動和挖掘難度會增加,將生產成本推向市場價格,從而產生一定的收斂性。
短期風險不容忽視
因為波動性,比特幣的長期目標需要一段時間。實際上,從Paul Tudor Jones到Scott Minerd和Stan Druckenmiller,更多的機構和著名的投資者已經開始將資金分配到比特幣中,或者說愿意分配。
有些投資者認為,加密貨幣可以對沖美元疲軟。還有部分投資者認為,在充斥著財政和貨幣政策刺激的大環境下,加密貨幣還能應對通脹風險和泡沫。
不過,比特幣的短期風險仍不能忽視,投機性多頭頭寸和持有少量比特幣散戶的增加被摩根大通認為是比特幣目前面臨的最大不利因素,因為這些指標的增加或預示著比特幣的潛在泡沫。
下圖為比特幣每日激增的交易量:
下圖為日益增長的比特幣賬戶數量:
“雖然我們不能排除當前的投機熱潮有進一步蔓延的可能,比特幣價格將被推向50000-100000美元,但我們相信這樣的價格水平是不可持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