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個活體交割期貨品種——生豬期貨8日在大連商品交易所(以下簡稱“大商所”)正式掛牌交易。
作為全球最大生豬生產國和消費國,中國生豬養殖規模占全球43%,市值約2萬億元人民幣,生豬上下游產業鏈涉及飼料、養殖、獸藥、屠宰、食品等領域,直接關聯企業數萬家、就業人員過億人。一直以來,“豬周期”困擾著生豬養殖、貿易、加工企業,特別是近年來,受非洲豬瘟和新冠疫情等影響,生豬價格波動劇烈,產業避險需求強烈。
上市儀式上,大連市人民政府市長陳紹旺、大商所理事長冉華一同為生豬期貨鳴鑼開市。
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表示,生豬期貨上市將進一步填補中國畜牧期貨品種空白,與玉米、豆粕等期貨期權一起,形成從種植、加工到養殖的完整產業鏈條的價格風險管理工具體系,可以服務的產業規模達數萬億元,有利于促進畜牧養殖業健康發展。
方星海說,隨著生豬期貨價格發現和套期保值功能的逐步發揮,養殖企業可以利用期貨價格安排生產計劃,并利用期貨市場對沖現貨風險,進而推動生豬產業實現“穩價”、“保供”,壓減“豬周期”波幅,促進產業平穩有序發展。
大商所理事長冉華表示,早在2001年,大商所就啟動生豬期貨研發,20年間,中國生豬產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曾經困擾的生豬現貨品種多樣、缺乏質量標準,活體交割流程復雜、爭議調解難等重大課題,伴隨著產業的壯大成熟,以及一系列制度創新和科技支持得以有效解決,為生豬期貨的上市提供了現實可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