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上熱搜!基金“開掛”出場 6天“吸金”超2500億!一季度超300只基金待發】1月11日,“基金”一詞再度登上熱搜,值得注意的是,這已經不是“基金”首次光臨熱搜榜單。特別是從去年末以來,整個公募行業取得了較為豐厚的收益,“基金”一詞頻繁登上熱搜榜單。(券商中國)
新年伊始,權益市場延續火爆態勢,催生一批爆款基金的誕生,“日光基”頻現。
1月11日,“基金”一詞再度登上熱搜,值得注意的是,這已經不是“基金”首次光臨熱搜榜單。特別是從去年末以來,整個公募行業取得了較為豐厚的收益,“基金”一詞頻繁登上熱搜榜單。
據渠道方面11日下午5點左右傳來消息,南方阿爾法認購金額超400億元,富國價值創造認購金額超300億,工銀瑞信圓豐三年持有認購金額超過150億,易方達戰略新興產業和博時匯興回報的認購金額均超百億。上述幾家公司均已發布提前結募公告。
券商中國記者統計,開年以來的6個交易日,至少有14只“日光基”,僅1月11日單日5只爆款產品吸金即超千億,資金借“基”入市熱情不減。而今年一季度還有超300只基金獲批待發行。
公募基金連續兩年的賺錢效應已在市場中顯示出超強的“吸金能力”,2021年一季度無疑是公募基金又一發行高峰。數據顯示,1季度共有395只(僅統計新發產品)基金需完成募集,若平均發行規模與2020年4季度相同,為27億份,以此粗略推算一季度合計募集將達到1.07萬億份。
14只“日光基”吸金超2500億
1月6日,前海開源優質企業以及興全合興兩年封基均首日發行即超額募資。
其中前海開源優質企業限額100億,當天售罄并披露了比例配售公告。據悉,產品全天認購規模約250億元,最終配售比例約為40%。
興全合興兩年封閉運作基金產品擬任基金經理為陳宇。該產品的募集80億元,截至6日下午5點左右,認購規模超過280億元。
券商中國記者統計,2021年開年第一周交易日,即1月4日到7日,至少有9只基金發售當天便結束募集,包括廣發興誠、景順長城核心招景、富國均衡優選、中歐悅享生活、銀華心佳兩年持有期、易方達瑞安、廣發均衡優選等。
景順長城核心招景1月4日結束募集,募集目標80億元,最終配售比例為33.18%,以此推算,開放當日賣超240億元;中歐悅享生活募集目標80億,最終確認比例為85.261347%,即當日賣超90億元;廣發興誠A募集120億元,最終確認比例為78.45%,即當日認購超153億元;富國均衡優選的募集100億元,最終確認比例為93.2%,即當日認購107億元。此外,銀華心佳兩年持有期產品認購超130億元,再加上1月7日結束募集的易方達瑞安和廣發均衡優選,開年來的第一周,9只“日光基”合計認購超1400億。
1月11日,5只公募產品單日吸“金”超千億。截至11日下午5點,南方阿爾法認購金額超400億元,富國價值創造認購金額超300億,工銀瑞信圓豐三年持有認購金額超過150億,易方達戰略新興產業和博時匯興回報的認購金額均超百億。這也意味著,開年以來的6個交易日,共有超2500億資金加入了權益基金搶購大潮。
在監管鼓勵發展權益類基金的背景下,基金公司趁著新年開門紅“打鐵”熱情不減。
凈值創新高,份額卻減少
2020年無疑是“爆款迭出”的公募大年,“炒股不如買基金”的理念已然深入人心。
據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數據,截至2020年12月31日,2020年各個類型公募基金合計發行1441只,募集規模3.16萬億,創出自1998年以來的歷史新高。
新發基金爆款頻出、公募凈值不斷創出新高的同時,也有一些爆款基金的份額明顯縮水。這也意味著,相當一部分投資者選擇獲利了結,而非長期持有。
券商中國記者梳理發現,多只凈值增長良好的爆款產品份額減少較為明顯。比如,去年2月19日發行的易方達研究精選產品,首日發行份額為165.89億份,至今年1月6日份額為68.58億份,份額減少了近6成。自成立以來,該產品凈值增幅為82.73%,而普通股票型基金平均回報率為49.6%。
匯添富大盤核心資產于去年1月份發行,5天發行份額113.1億份,至今年1月6日份額為40.85億份,較發行份額減少64%。自成立以來,該產品業績回報率為69.36%。基金投資倡導長期,但好在贖回的基民絕大部分還是分享到了基金收益。
牛市還能走多遠?機會在哪里?
權益市場的火爆已經令人望洋興嘆,而個股業績歸因又有相當一部分來自于估值,牛市到底還能走多久?
銀華基金李曉星認為,2021年各行業的估值都會下降,那么超額收益就要來自業績增速快于估值下降的,需要去匹配估值和業績增速。
“2021年不確定性比較多,一個是房地產的‘犀牛’風險,另一個是還是疫情,可能會對我們的出口帶來影響。投資要大道至簡,把握流動性是一個很有效的指標。如果今年經濟有不確定性,那么可能會再次釋放流動性,推動資金進入消費和科技這兩個政府比較重視的領域。”李曉星表示。
許多人對今年市場的看法是“前高后低”,李曉星的觀點則是“前低后高”。一季度流動性壓力會大一些,到了二、三季度會變好。從收益率的角度看,今年大概率不會像2019和2020兩年那么高的收益率。市場會從相對容易賺錢的Beta行情,轉向更考驗選股的Alpha行情,主動管理基金排名靠前和排名靠后的基金,收益率的差距會很大。
上投摩根杜猛表示,他將重點配置具備長期高成長潛力行業的優質龍頭公司。具體而言,上投摩根遠見將重點關注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半導體、軟件等泛科技領域,品牌消費以及醫藥生物行業的投資機會。
酒類、科技等熱門板塊是否面臨天花板?
對此,富國基金王園園表示,對于整個酒板塊,看好三個梯隊。第一個梯隊是高端白酒,因為這類的白酒消費就是品牌化,換句話說就是各個檔次的消費升級。酒價格的上漲,就反映了持續的消費升級,對于高端白酒板塊性地看好。
“但整個高端白酒行業是有上行風險的。這個風險就來自于提價。一旦提價對整個板塊或者對個股本身來講都是業績和估值雙升的。地產酒也是有消費升級的。比如我是安徽的,五年前安徽人喝的是一百塊的酒,現在他們在喝兩三百的酒,這也是消費升級;啤酒也在進行消費升級,增長得也很好。在我心目中,啤酒就是五年前的白酒,因為啤酒現在也在消費升級。未來五年或許是中國啤酒行業的利潤主升浪。”
在科技領域,王園園看好電動化的兩個方面:一個是電動車,一個是電子煙。“電子煙也是星星之火要開始燎原了。電動車的話,整體來講估值可能比較貴,我就在里面選我能接受的估值框架的標的,慢慢來。我不喜歡追著熱點買股票,要把握自己的節奏。無論是去拓展醫藥還是科技,都會用消費者的視角去把握這些投資機會。”
海通證券則表示,展望2021年各行業表現,電動車、光伏、白酒并非今年最牛板塊。因為從歷史角度看,牛市中每年最牛板塊都有些變化。2021年應重視科技軟件、內容、應用端,以及內需中大眾消費。
(文章來源:券商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