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開盤第一周,A股市場喜氣洋洋,機構抱團行業龍頭股,白酒、光伏、新能源汽車等板塊順勢而上。新能源板塊也延續了2020年的閃耀,漲勢喜人。隨后大盤短期回調,新能源指數、光伏指數連續兩日下跌。
在機構抱團松動,很多股民不知所措的時候,1月12日,機構抱團股強勢歸來。A股三大指數低開高走,A股站上3600點,新能源指數上漲3.81%,光伏指數上漲4.19%。
16只新能源主題基金收益翻倍
由于新能源板塊在過去一年里漲幅巨大,新能源主題基金也表現亮眼。
據《國際金融報》記者不完全統計,從2020年開始到2021年1月11日,至少有16只新能源主題基金的復權單位凈值增長率超過100%,實現收益翻倍。
2020年新能源汽車熱潮在2021年繼續升溫。開年以來,新能源車市場重磅消息不斷,也對市場造成一定的波動。
2021年第一天,特斯拉宣布國產Model Y最高降價超16萬元,引爆市場,對國內新能源汽車企業產生了巨大的壓力。
1月9日,蔚來發布首款純電動轎車ET7,續航能力達到1000公里。蔚來此次推出的150度(KW·h)固態電池包最受人關注,該電池包不再采用行業主流的液態鋰電池技術,而是“采用原位固化工藝的固液電解質,用無機預鋰化工藝的硅碳負極,配合納米級包覆工藝的超高鎳正極”。
1月11日,百度官宣聯合吉利造車,將正式組建一家智能汽車公司,以整車制造商的身份進軍汽車行業。百度汽車公司將獨立于母公司體系,保持自主運營,將人工智能、Apollo自動駕駛、小度車載、百度地圖等核心技術全面賦能汽車公司,支持其快速成長。
泡沫or真金?
對于近期機構資金抱團最熱的新能源板塊,有不少內人士認為,新能源股票估值過高,存在一定泡沫。
近日,就有兩位私募大佬為新能源投資是否該“退兵”吵了起來。
曾在6000點高位勸基金持有人贖回的“業界良心”、百億私募寧泉資產創始人楊東近期在給投資人發布的月報中提醒了新能源板塊的風險,稱現在已不是投資光伏、鋰電、電動汽車的股票的好時機,已經逐步退出新能源相關股票,因為目前的性價比對投資者已經不友好。
1月10日,神農投資總經理陳宇在微博中發表《大戰方啟,豈能退兵》一文回懟,“光伏、新能源、智能車都是產業突圍的新方向。不把錢投給他們投給誰?不讓他們有泡沫讓誰有泡沫?”“此時退兵?講不講武德,有沒有信仰?”陳宇還在文末質問道。
市場上也不乏對板塊風險提醒的聲音,認為行業景氣和投資都有周期波動,要選擇合適的估值和增速,規避價值陷阱。
“主題基金風格穩定,加上集中持有優勢個股,遠遠跑贏業績基準,是行業周期輪動的結果!市場特征是持續變化的,要保持對風險的警惕!”某基金研究團隊負責人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中庚價值品質一年持有期基金擬任基金經理丘棟榮認為,伴隨前期的上漲,當前市場整體估值提升,但沒有到很貴的地步。同時,基本面上行、風險下降。在基本面風險降低的背景下,風險溢價仍處于合理水平,劇烈的結構分化為估值和定價創造了投資機會。所以,結構性機會就在低估值的公司中,要規避價值陷阱,然后去尋找低估值、低風險、最好還有成長性的公司,這樣彈性才會更大,才會賺可持續的錢。
德邦基金專戶業務部執行總經理史彬認為,今年以來市場行情表現太過極致,讓投資者感到擔憂。所有行業景氣和投資都有周期波動,選擇合適的增速和估值水平才是投資的王道,不要被市場的情緒影響自己的判斷。無論是2006-2007年的煤炭有色,還是2014-2015年互聯網金融,還是這次的消費和新能源,都是特定時代的行業繁榮的縮影。浪潮總會過去,選擇合適的估值和增速,才能有效控制投資的收益和風險。
還有業內人士認為,短期看新能源汽車板塊存在著一定消化估值的壓力,看好新能源汽車行業整體向上趨勢會維持不變,但會存在一定波動。
壁虎資本基金經理張小東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發展新能源是人類長期發展與生存的必然選擇,全球對新能源的重視程度不斷加碼,市場更是緊跟腳步,所有相關產業都是反響劇烈,致使現階段整體估值更多透支了未來的業績增長,即便有著不錯的市場前景,也要謹慎地選擇那些真正有技術沉淀、具有社會責任的新能源企業。
壁虎資本認為,2021年中國正處在優化經濟結構、轉化增長動能的關鍵時期。未來仍看好醫藥、消費、新能源、科技等核心資產,從長期來看,相關產業依然存在長期投資機會。
私募排排網資深研究員劉有華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新能源汽車在未來十年內具有比較確定性的投資機會。由于2020年三季度以來新能源汽車板塊漲幅比較大,短期看新能源汽車板塊存在著一定消化估值的壓力,但長期來看,新能源汽車行業景氣度在持續提升,行業高ROE(凈資產收益率)對股價形成了強有力的支持。另外,當前貨幣政策定調一定程度上也能支撐高景氣板塊估值溢價,因此看好新能源汽車行業整體向上趨勢會維持不變,但隨著估值的不斷抬升,行業波動性會加大。
止于至善投資總經理何理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新能源汽車普遍偏貴,但還有一些正在向新能源轉型的主機廠以及上游廠商還有投資價值。新能源汽車不等同于智能汽車,但是其實新能源汽車往往是大家新增第二輛車的考慮對象。僅僅抓住新能源汽車是不夠去投資汽車行業的,還要關注智能化汽車、自主品牌等。所以,智能汽車+新能源汽車+自主品牌是下一步投資汽車行業的主邏輯,不要只看新能源汽車。
(文章來源:國際金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