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臨近,白酒將走入消費旺季,酒企提價動作也愈加頻繁。二級市場上,多只白酒股在開年后創下股價新高。在節前年初的時間點,1月14日下午,安信證券食品飲料首席分析師蘇鋮做客證券時報·e公司微訪談,探討近期白酒行情表現,展望“十四五”開局之年的白酒投資機會。
“中秋旺季的加強版”
回顧白酒行業2020年業績,蘇鋮認為整體表現符合預期,全年走出了先抑后揚的趨勢。去年上半年,疫情導致部分消費場景缺失,多數白酒企業業績受挫,但行業龍頭仍表現平穩;下半年,中秋國慶旺季成為市場重要轉折點,白酒行業基本恢復到健康的發展態勢。
對于即將到來的春節,蘇鋮判斷如疫情可控則這將是一個“中秋旺季的加強版”。“去年中秋旺季的預判得到兌現,從那時開始,我們對2021年尤其上半年的市場表現持樂觀態度,預計春節動銷喜人,主流次高端和高端酒開門紅基本可期,將為全年奠定一個良好的開局。”
不過,近期全國各地疫情零星出現,蘇鋮提醒,疫情出現反復是一個新增的不確定因素,主要影響流動人口返鄉消費及部分地區聚餐場景,但即便如此,今年春節的白酒消費也要遠遠好于去年,因為“就地過年”意味著不影響就地消費,而2020年春節是閉門不出。當然,疫情后續如何演變,其影響程度仍需進一步觀察。“我們不悲觀,但也不過度樂觀,其實白酒的韌性是很強的,這一點在2020年就已經演繹過一次。”蘇鋮表示。
蘇鋮還提示,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去年疫情對醬香酒的影響是最小的,二線醬香酒增長勢頭迅猛,例如習酒、國臺、金沙、珍酒等品牌都有顯著的增長。他表示,醬香熱在2020年疫情的背景下還繼續得到了充分的體現,預計這輪熱潮還將持續至少五年以上。
蘇鋮分析稱,過往清香、濃香領軍的時代跨度都超過十年,2016年下半年,茅臺量價齊升帶動了整個白酒行業的復蘇,也開啟了中國白酒的大醬香時代,眾多大中型醬酒企業從此走出貴州產區去做全國市場。從時間上看,這一勢頭剛剛起步2-3年,還可以繼續看長線;從地域上看,目前市場熱度的演化遠遠沒有擴張到全國,仍有拓展空間;從特點上看,醬香酒產區更集中,品牌梯隊更清晰,向外擴張市場的合力也更強大。
淡化茅臺提價預期
春節臨近,多家酒企頻現提價動作。年初,瀘州老窖發布通知提高國窖1573等產品零售價及團購價,茅臺近日傳出醬香系列酒提價通知,古井貢酒、劍南春、水井坊等酒企亦有提價。
“相比于醬油等消費品,白酒提價往往動作更大、節奏更頻繁,這是由白酒產品屬性和運營特點決定的。”蘇鋮稱,白酒有出廠價、批價、終端成交價等多個價格,提價也是廠家擠壓競爭對手,促進經銷商打款的一種經營策略。節前漲價對回款節奏有直接影響,幫助企業護航“開門紅”,規律性的提交有利于經銷商形成良性預期,減弱低價銷售動力,保持經營的穩健性。
但蘇鋮也指出,不同酒企提價背后的考量存在差異。中低端白酒漲價更多是被動的轉嫁成本和保障渠道利潤,經營重心是加強終端的滲透覆蓋率,而且提價需要針對中低端消費升級節奏,其價格跳躍幅度也較小;而高端白酒提價更多是實現品牌價值的拉升,“以劍南春為例,它的產品幾乎每年都會漲價,因為如果長期扎根在300-400元的價格區間,消費者在消費升級過程中會逐步轉向其他品牌。因此劍南春的策略一方面會推出水晶劍以上的高端產品,另一方面現有主力水晶劍產品價格也會逐漸去提升。”
談及提價,就繞不開茅臺價格預期。王牌產品飛天茅臺已經連續數年維持在每瓶969元的出廠價,而市場一批價目前在2500元以上的水平。蘇鋮表示,茅臺確實具備漲價條件,其一市場供不應求,其二出廠價和批價之間有巨大差距,這個條件已經具備多年。
然而,蘇鋮認為對茅臺是否提價需要客觀、綜合的分析,因為影響茅臺提價的因素相對復雜,最近幾年難以形成準確預判。“我們建議投資者對茅臺提價的預期減弱一些,多關注渠道改革和產品結構的提升。近兩年茅臺直銷自營渠道建設效果明顯,茅臺酒銷售均價顯著提升;另外產品結構也在不斷優化,例如年份酒,我預計其銷量在2020年創下了歷史新高。在這兩個因素加持下,即便不提價,茅臺基本上也能夠完成兩位數的增長。”
長期賺錢效應仍然存在
在資本市場上,白酒板塊同樣風光無限。截至2020年12月31日收盤,白酒指數全年漲幅達137.47%,指數內包含的18只白酒股全線上漲,其中酒鬼酒、山西汾酒2020年漲幅超300%。2021年伊始,貴州茅臺、五糧液等多只白酒股再次刷新歷史最高價,茅臺股價已經穩穩站上2100元。
蘇鋮分析稱,目前白酒板塊整體估值處于歷史高位。按照市場一致預測,2021年白酒板塊平均市盈率在48-50倍,而過去十余年的平均水平在25倍左右,上一輪高估值還是在2006-2008年牛市階段出現,因此現在白酒板塊估值具有典型的牛市特征。
對于白酒股節節攀升的推動力,蘇鋮認為,其一在于流動性寬裕,帶動整個A股估值提升,白酒作為其中的優質板塊表現自然不錯;其二,去年整體先抑后揚,基本面恢復提振市場信心,市場對今年Q1業績預期樂觀;其三,白酒作為典型的順周期行業,同時具備抗通脹特點,且上半年基數較低,增速有優勢;最后,回顧2020年整體走勢,白酒受疫情影響下仍表現優異,因此即便考慮到今年初偶發疫情,機構投資者也不會輕易大幅減倉。
不過,1月14日,白酒板塊出現短暫回調,白酒指數跌近5%,多只白酒股跳水。對此,蘇鋮表示投資者不必過度恐慌,一方面前期漲幅較大,有一定的正常的調整需求,相對于累積的漲幅當下適度調整是可以接受的;其次,白酒公司似乎在收到監管“偏愛”,消息面略有一些不友好;再次是北方疫情相對嚴峻,市場也會有一定的擔憂。蘇鋮認為,旺季還沒有真正啟動,在啟動之前股價適當回調,預期適度降溫,這是比較健康的。
市場近期產生對機構抱團的擔憂,在蘇鋮看來,機構抱團具有一定合理性。“市場走到今天,總體來看機會多數時候是偏結構性的,只有基本面好的行業和公司才會脫穎而出,享受資金青睞和估值溢價,而消費類基金規模穩健增長,賺錢效應在持續發生作用。”
(文章來源:e公司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