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節臨近,又有2000萬數字人民幣紅包襲來。
“深圳發布”1月20日公告稱,當天上午9時,“龍華數字人民幣春節留深紅包”正式開啟預約。據了解,此次紅包數量共計10萬個,單個紅包金額為200元,面向深圳龍華區商事主體中購買社保的春節留深人員發放,但僅以商事主體為單位預約,不開放個人預約。
業內人士認為,目前數字人民幣試點步伐加快,場景有效性和技術可靠性不斷得到驗證,為下一步更大規模的測試和使用奠定了基礎。
同時,這波數字人民幣浪潮也為商業銀行帶來了發展支付業務、拓展應用場景、提升用戶體驗的良好機遇。
逆轉第三方支付強勢現狀 銀行支付結算轉型迎機遇
商業銀行一直以來以“存”“貸”“匯”作為三大基礎性業務,其中支付結算是鏈接金融各項業務的重要鏈條,不僅與負債成本、存款規模、客戶數量等經營性指標有密切的關系,更是信用評估、風險控制、貸款發放等管理工作的重要指標。
近些年來,國內的第三方支付機構對商業銀行的支付結算業務帶來了巨大的沖擊,以螞蟻金服為代表的金融科技企業基于支付業務實現了向金融業務的快速拓展,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已經對傳統商業銀行的業務與價值鏈進行了蠶食。
有行業人士認為,數字人民幣試點進程不斷推進,也為商業銀行支付結算業務轉型發展帶來重要機遇,或將解決客群分割、體驗不佳等問題。
相比第三方支付平臺,數字人民幣具有更高效、更安全的交易結算系統。第三方支付本質上基于銀行賬戶電子化交易結算,而銀行賬戶電子化交易結算環節較為繁瑣,結算完成時間較長,結算效率較低。相較而言,數字人民幣交易采取點對點實時結算,省去了中間的對賬、復核等環節,交易結算更為便捷。
并且,對于商業銀行來講,參與數字人民幣項目,更大的好處在于形成支付交易數據積淀,進而可以推動銀行基于這些數據來豐富金融產品。
切入小額高頻業務場景 找準方向發力零售
近些年銀行財報數據不斷凸顯一個事實:零售業務正逐漸成為商業銀行穩定利潤增長的“壓艙石”。參與數字人民幣項目也與商業銀行廣泛拓展場景,發力零售業務的戰略目標相契合。
從央行數字貨幣試點落地的實際情況可以看出,數字人民幣紅包線下體驗場景十分豐富,涉及商場超市、生活服務、日用零售、餐飲消費等類型。這些都屬于小額零售高頻的業務場景。因此商業銀行可以參與數字人民幣推廣為切入點,不斷完善支付結算、資金管理和歸集等基礎設施服務,積極引入線上線下消費生態,打造涵蓋吃、穿、住、行、娛樂、教育等在內的便捷化消費場景,以此增強用戶黏性,也將進一步實現低成本攬儲目標。
同時,商業銀行還可以根據客戶使用數字人民幣的情況主動營銷。通過分析客戶的投資理財、股票買賣、外匯等各方面信息,可以對其進行精準的畫像,這些數字資產對商業銀行營銷目標客戶、控制客戶風險等有十分關鍵的作用。
“雙離線”豐富使用場景 普惠、體驗齊頭并進
行業普遍認為,對普通民眾來說,數字人民幣將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用戶的支付體驗,也有助于增強金融服務的普惠性和包容性。
相較于目前的移動支付工具,數字人民幣支持“雙離線”支付功能,在飛機客艙中、快速行駛的高鐵上、地下室里等無網或弱網場所,數字人民幣仍然可以正常使用,擺脫對網絡在線的依賴,這將大大提升用戶的支付體驗。
因此,商業銀行也將通過數字人民幣試點迎來提升支付結算用戶體驗的機會,進一步為傳統業務轉型發展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