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說到最近最火的動漫,無疑是ufotable改編自日本漫畫家吾峠呼世晴的《鬼滅之刃》。劇場版《鬼滅之刃》無限列車篇在日本上映,不僅票房收入達到了317億日元,如今更是超越了當地票房第一的《千與千尋》,榮登當地電影票房榜首。文丨一月《鬼滅之刃》無限列車篇海報(圖片來源于網絡)該動漫具備劇情緊湊,特效精良…
說到最近最火的動漫,無疑是ufotable改編自日本漫畫家吾峠呼世晴的《鬼滅之刃》。劇場版《鬼滅之刃》無限列車篇在日本上映,不僅票房收入達到了317億日元,如今更是超越了當地票房第一的《千與千尋》,榮登當地電影票房榜首。
文丨一月
《鬼滅之刃》無限列車篇海報
(圖片來源于網絡)
該動漫具備劇情緊湊,特效精良,內核溫暖的同時,還融入了許多日式傳統元素。主角炭治郎所使用的攻擊招式-水之呼吸,就使用了日式配色最經典的藍白色。
炭治郎攻擊招式-水之呼吸
(圖片來源于網絡)
日式配色的發展和傳承在一定程度上深受中國的影響,據史料記載,周朝時人們開始用花果的根、莖、葉、皮提取染液,《詩經》中的“青青子衿”、“綠兮衣兮”等顏色就來自天然植物,取法自然,純天然、無污染,這便是最初的草木染。
后在唐朝時,草木染隨中日交流傳入日本,在日本經歷奈良、平安等時期,在江戶時代達到鼎盛。這種取茜草、蘇木、蓼藍、凍綠、胡桃等植物汁液染出來的布料,價格低廉、顏色鮮艷,保持時間長,結實耐用,一度成為平民和武士階層的最愛,加之日本四面環海,大眾便尤其鐘愛于源于天空、海水的藍白配色。
Lot 12538歌川廣重 名所江戶百景——夏之部大橋安宅驟雨成交價:RMB 41,400中國嘉德第24期網絡拍賣會
日本最典型的浮世繪,很多便是以海水、天空為主題,藍白色作為最常用主色調。浮世繪作為日本的風俗畫、版畫,是江戶時期的一種民間繪畫藝術,主要描繪了市井生活、風景和演劇,后來才代替了宮廷繪畫,成為日本最具代表性的繪畫,對了解日本的風土人情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Lot 12521葛飾北齋 富岳三十六景——上總的海路成交價:RMB 8,050中國嘉德第24期網絡拍賣會
早期浮世繪中的藍色,是由一種叫鴨跖草的植物中提取出來的,這種天然的藍色美麗自然,但容易氧化褪色后變成茶色。在1704年德國柏林發現了一種含鐵無機化合物顏料,被命名為“普魯士藍”。天保時期(1830-1845)被用于浮世繪中。由于這種藍色適合表現水溶性的效果,葛飾北齋的風景畫中經常使用。
Lot 12527葛飾北齋 富岳三十六景——身延川里不二成交價:RMB 7,475中國嘉德第24期網絡拍賣會
Lot 12528葛飾北齋 蘭花與螞蚱成交價:RMB 6,900中國嘉德第24期網絡拍賣會
在葛飾北齋眾多的浮世繪作品中,最被人所熟知的當屬《富岳三十六景》中最著名的一幅——《神奈川沖浪里》,藍白色最為經典的一次組合。
葛飾北齋《神奈川沖浪里》
東京博物館藏
畫面的絕大篇幅都被白色浪花所占據,而這白不等于無,它是意境的留白,是已完成的未完成,是在抽象與具象之間對藝術與意境的延伸,使畫面充滿大浪襲來時身臨其境的失重感和壓迫感。
而藍色系的顏色,在日本藍色系的傳統色幾乎都是用蓼藍染成的,在發酵的蓼藍中加入石灰等,再將其保存在被稱為“藍瓶”的瓶中,將絲綢或者布匹浸入瓶中,再將其晾干,再浸,如此反復,藍顏色便逐漸加深。
蓼藍
(圖片來源于網絡)
在17世紀,大量的浮世繪版畫被作為包裝物隨日本瓷器漂洋過海到西方,浮世繪打破了古典創作規則,給尋求創新的畫家們帶來了全新感受,梵高、莫奈等一大批畫家的畫風在一定程度上深受浮世繪的影響,如我們所熟知的梵高的《星月夜》。
梵高《星月夜》
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藏
單看《星月夜》你也許看不出浮世繪的痕跡,但要是把這兩幅畫拼在一起,確實能從作品中感受到浮世繪的韻味,從構圖到色彩、到傳遞的理念,梵高將東西方畫作的優點結合了起來。
從草木染傳染日本,到藍白配色對浮世繪的影響,以及后又傳入西方,我們不難看出,東西方的藝術與文化早已在不知不覺間深入交流,直至現在互相吸收借鑒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