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15日,人民銀行金融穩定局局長孫天琦表示,互聯網平臺存款業務屬于“無照駕駛”,應納入金融監管范圍。此后,包括支付寶、京東等眾多互聯網平臺紛紛下架相關存款產品,當時已經購買的老用戶依舊可以使用,呈現新用戶不可見狀態。
1月15號,央行和銀保監會發布《關于規范商業銀行通過互聯網開展個人存款業務有關事項的通知》明確,商業銀行通過非自營網絡平臺已經辦理的存款業務,到期后自然結清。在此期間,相關存款依法受到保護,消費者可以依據法律規定和存款協議到期取款或者提前支取。商業銀行應當繼續提供查詢、資金劃轉等相關服務。
近期,據悉,支付寶、京東金融、度小滿金融、滴滴金融等多家互聯網平臺將互聯網存款產品全線下架。
銀保監會、人民銀行有關部門負責人指出,商業銀行通過非自營網絡平臺開展存款業務,是互聯網金融快速發展的產物,最近業務規模增長較快。但該業務在發展過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風險隱患,涉嫌違反相關監管規定和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相關要求,突破地方法人銀行經營區域限制,并且非自營網絡平臺存款產品穩定性較差,對商業銀行的流動性管理也帶來挑戰。因此,為防范金融風險,依法對上述定期存款以及定活兩便存款業務予以叫停。
根據公開數據顯示,1792家商業銀行和保險機構進行了公司治理評估,評級的結果主要集中在B級(較好)和C級(合格)水平,這兩個級別合計起來是1400家,機構數量占比是78.12%,被評為D級的也就是較弱的機構是209家,占比11.66%,被評為E級也就是差的機構是182家,占比10.16%。
隨著政策方針的明確,因網點和客戶基礎的缺乏,民營銀行吸收存款等穩定低成本資金難度較大。目前,通過非自營網絡平臺開展存款業務被叫停后,民營銀行攬儲壓力越來越大,紛紛開始大力建設自營平臺,民營銀行開始均開始為吸儲“自謀出路”。
民營銀行開始將此前依托第三方平臺的互聯網存款產品業務轉移至自營平臺,同時表示之前通過第三方平臺購買的存款產品權益不會受到任何影響,在平臺上支持查詢和取款。根據各大民營銀行官網和官方信息發布平臺,山東藍海銀行、安徽新安銀行、無錫錫商銀行稱,此前在第三方平臺開展的個人存款業務,已轉移至其自營平臺辦理。
“在部分地區,中小銀行面臨著優質、次優客戶服務不足的問題,若所在區域經濟基礎較差且單一,易受風險沖擊。另外,不少中小銀行面臨著貸款不出縣的經營范圍限制,存在在服務對象上被國有大行掐尖等現象,這是下一步需要關注的問題。”一位業內人士對媒體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