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通過收藏錢幣和銅鏡挖掘了收藏的第一桶金,他是北京保利拍賣佛像專場征集顧問,同時也是北京翰海拍賣公司銅鏡征集顧問。他是北京市工商聯古玩商會中國佛像藝術研究會會長。他經營了近20年的吉泉齋成為了行業標桿。他就是吉泉齋主人黃旭。雅昌藝術網&藝術頭條APP特別采訪吉泉齋負責人黃旭先生。
吉泉齋負責人黃旭先生
雅昌藝術網:談談佛教藝術品在國內和國際的收藏現狀。
黃旭:佛教藝術品在5年前達到了一個高峰,當時各大拍賣行都推出佛教藝術品的專場,尤其是北京保利創造了幾個佛教藝術品拍賣的天價紀錄。差不多持續了三四年的光景,佛教藝術品漲幅有點大,但是后續跟進的收藏人數不足。佛像市場價格的升高,需要大量的資金接盤。
以前,一場佛像拍賣如果做到1000萬成交額就還不錯,后來3000萬都不滿足。佛教藝術品與瓷器不一樣,瓷器是經過多年的積淀收藏群體眾多,市場相對穩定。就佛教藝術品而言,頂級的佛教藝術品其實就是在幾位客人之間的爭奪,如果這幾位客人同時出現了資金狀況或者某一兩位對這件東西可能沒有那么感興趣,成交起來就非常困難。
高價拍品與中低檔拍品實際上是沒有任何關系,在幾年前造成了價格的混亂。最近幾年,佛教藝術品處于修正期與修復期。
雅昌藝術網:佛教藝術品它的收藏有什么特殊性,有什么難度?
黃旭:特殊性就是佛教藝術品是古董珍玩里離我們精神層面比較近的收藏品,因為它是宗教類的。有的時候看到頂級的宗教藝術品,你的心靈可能會產生共鳴,會在精神層面有交流和寄托。它的宗教氣場讓你可能會引發一些哲學上的思考,對生命的思考。我個人認為佛教藝術品與其他古董珍玩最大的不同就是可以在精神層面上與藏品對話。
佛教藝術品年代跨度長、產地豐富、材質多樣,總體來看還是比較復雜的。元明清的瓷器,基本上以景德鎮瓷為主,所以只要把景德鎮當地的胎土搞明白,入門比較快。在亞洲佛教是非常繁榮的,我們還要分清它的產地,斯瓦特、克什米爾、尼泊爾、緬甸,印度,西藏。在漢地佛像是中原產的、日本產的還是韓國產的。
雅昌藝術網:很多佛教專場名字就叫喜馬拉雅藝術。
黃旭:對,喜馬拉雅藝術是一個比較寬泛的品類,它難點就是歷史節點多、時間跨度長。地域分布廣。從公元三世紀左右開始,犍陀羅開始一直到清代宮廷就沒有停過。佛教藝術風格差距巨大,產地相隔遙遠,又互為影響。
對佛教藝術品除了需要綜合學習,還需要有藝術天分。佛像是雕塑,而雕塑與繪畫是藝術的兩個最高表現門類。我們需要天生對雕塑比例、人物關系、包括形體提煉這些方面有敏銳的觀察力,就能夠更容易去理解佛像。這也造成了佛教藝術品收藏相對有點難度。
雅昌藝術網:對于新買家怎么樣快速進入佛教收藏領域,分享一下您的收藏經驗以及對他們有什么建議?
黃旭:快速進入是比較簡單的。國內的大型拍賣行佛像類的真品率都能達到95%甚至98%。各個拍賣公司的負責人都是行業內的專家,只要從正規渠道買,或者是業內比較知名的行家推薦、大拍賣行競得,買到假貨的概率比較小。
佛像收藏入門就是特別簡單。首先,你要把一個大的佛教造像的地域和年代脈絡簡單梳理出來,然后按照這個脈絡,把重要時間節點和地域節點的佛像,每個節點買一個,就可以形成系統收藏。通俗來說,就是要把骨架先搭起來,然后我們再豐富它加上一些血肉,如果想當一個佛像收藏家,應該這么做。
當然,如果只是想買幾個供起來,那就更簡單了。買家直接去拍賣行,看到哪尊佛像有眼緣,就請哪尊。
我出了一本書叫《絲路梵華》,也是現在我的藏品集。它就是按照我所說的時間節點、地域節點,把所有佛像脈絡簡明扼要地整理出來。
《絲路梵華(吉泉齋藏古代佛教造像集珍)》
雅昌藝術網:您是如何對佛教藝術品感興趣,并且打造自己的品牌。這其中有什么比較有趣的事情或者印象深刻的故事?
黃旭:吉泉齋,這個字號,有點古玩知識的人都知道一般帶泉字的,基本上都是做古錢幣出身的。我最早是國內比較知名的錢幣類行家。通過收藏錢幣的過程,我接觸到一些古代銅鏡藝術。因為錢幣跟銅鏡年代都差不多,接觸起來比較簡單。那時候錢幣漲得很高,群眾基礎非常好,一個花錢都是兩三萬。當時我觀察到同樣圖案、同樣年代的銅鏡才1000至2000元。后來,我又發現佛像也不是很貴,乾隆宮廷的佛像,存世量大,又容易買到,我買了不少很漂亮的鎏金乾隆佛。
乾隆佛現在想想就相當于錢幣里的袁大頭一樣,又多又簡單。這個過程中就趕上了銅鏡的暴漲,呈10倍地漲幅還是很驚人的。當銅鏡賺了錢之后,再回頭看我買的同樣價位的佛像也漲了10%到20%。所以,跟銅鏡相比佛像太便宜了。我覺得佛像的潛力還是很大的。再加上個人天生對審美有點天分,平面藝術已經滿足不了我的審美需求了。那時候手里通過收藏錢幣、銅鏡有了第一桶金,我開始大量買入各類各年代的精品佛像。我直接從精品佛像開始建倉,通過我們吉泉齋的推廣、通過保利的這幾場大型拍賣會的宣傳,佛教藝術品在5年前迎來了春天,創出來很多天價拍品。水漲船高,我手里的佛像都增值了很多倍。
目前為止佛像算是我經營比較成功的板塊。
吉泉齋只做非常經典的在美術史定位過的藝術品,包括銅鏡。我以前也是北京翰海拍賣銅鏡專拍的負責人,銅鏡也是做到了全國前幾位。每一個門類吉泉齋的都要去打造出精品品質。
我們除了做造相以外,還會偏重一些中古的東西,現在圈內比較火的一個詞是我今年疫情時期做直播的時候創造的叫“大中華古美術”。
六朝唐宋,中古一些傳世的小東西,被我們當做一個文化符號在經營,代表著吉泉齋能達到的一個高度。吉泉齋對銅類的東西還是把握比較準確的。銅的金融屬性比較活躍,在鑒定新老上會更加得心應手一些。我們做過銅錢、銅鏡,會從本質上看這件東西的材質,氧化層、包漿以及一些細節。
雅昌藝術網:目前國內佛教藝術品的市場有什么特點?
黃旭:佛像古董店數量太龐大,質量參差不齊,都是各做各的。個人的品牌信譽、審美、服務,逼著這些古玩商們提高自己的誠信度和專業度來維護市場,為藏家提供專業的咨詢服務。另外,拍賣是不可或缺的一份力量,很多貨都是在拍賣上走掉的。
我認識很多行家,在自己認識不到客戶的情況下把店都關了,因為門店沒有任何用處。他們有眼力、有資金,買一些性價比不錯的東西直接就送拍了。
我的吉泉齋其實就是個會客空間。現在是信息化社會,如果顧客真的想買佛像,他很快就能知道業內有幾個行家,誰的水平高,口碑怎么樣。我們現在靠頂級的藏品,靠品牌、靠服務、靠專業在尋找客人。
雅昌藝術網:您對佛像的研究最近有什么進展?
黃旭:就是這本書《絲路梵華》是一本簡單實用的工具書。從佛像的起源,最早期的巴基斯坦的犍陀羅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佛教雕塑藝術品,然后從幾個路線:草原絲綢之路、綠洲絲綢之路、西南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細分佛教進入中國的幾大傳播路線。
首先我們從一個起點也就是犍陀羅開始,分了兩條脈絡。一個脈絡是喜馬拉雅脈絡,另一個脈絡就是漢傳脈絡。
在元明清之前,金屬造像不是很多,很多是以石窟 寺院木雕的形式存在。從元明清三代開始,市場上的金屬佛像開始多了起來
雅昌藝術網:從佛教藝術品的征集來看,目前貨源怎么樣?
黃旭:以前佛教藝術品很好征集,那時候佛像還在漲價的過程中。現在征集就比較難,在定價上屬于雙方的焦灼期。回到佛像的收藏來看,人群基數極少,可能連瓷器的1/10都不到。
我們在保利做招商的時候,很多東西實際上就是一兩位藏家在競爭,有點走鋼絲的感覺。現在從拍賣來說,除非是藏家出現很大的經濟問題,會把東西以市場價讓我們來銷售。如果藏家不缺錢,我們是很難征集到的。
雅昌藝術網:吉泉齋是哪一年創建的?取得了哪些成績?
黃旭:吉泉齋是2002年在天津創建的,當時還上了新聞報紙,是天津第一家古錢幣商店。
在2004年網上沖浪賣貨還是比較新鮮的,我們就開始在網上做錢幣生意,那時候天津報紙還給吉泉齋寫了一篇報道,題目就叫:網上沖浪也能賺到錢。
我是由北京古玩協會行業評選出的第一屆佛像鑒定委員會的委員,每一個項目就兩個鑒定委員。能得到同行的認可,這個是最難的,俗話說“同行是冤家”。這基本上是一個商人能達到的行業最高獎。
通過整理實物資料,我跟首都博物館的黃春和老師發現有一批被誤以為是明代的佛像,通過各種資料的查找追溯到元大都風格。也就是我們從學術高度重新定位了一批佛像風格。
雅昌藝術網:這種年代上的重新定位,是因為明代與元代造像風格上的不同嗎?
黃旭:主要方法就是圖像學的對比。我們找到了大量有確定年款的元代佛像石刻,北京故宮博物院也有一件帶有元代年款的佛像。圖像對比學很簡單,只要找到完全一樣的,就可以確定年代。
吉泉齋是全國唯一一個沒有短板的造像類機構。喜馬拉雅造像的高手,能分清緬甸、尼泊爾、克什米爾的佛像,對于他們來說漢傳佛像就是跨門類了。因為佛像風格完全不一樣,細分到具體板塊里還有更細的內容。
而漢傳佛教藝術品跟喜馬拉雅造像產地不一樣、鑄造不一樣、藝術風格完全不一樣。漢傳佛教藝術品的高手也有很多。我們當初做銅鏡經營的時候,就一直在捎帶做一些漢地佛像的經營,而緊接著我們又做保利拍賣佛像,整個喜馬拉雅造像系統對于吉泉齋來說都是輕車熟路。可以很自信地說,關于佛像類藝術品,吉泉齋是沒有任何短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