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有網友發帖稱,人民文學出版社新年禮盒《五福迎春·人文年禮2021》把“福”和“禍”弄混了,并質疑“這還能作為春節禮品嗎?”
當日晚間,“人民文學出版社”微信公眾號發布致歉信稱,人文社文創部此前推出新年禮盒《五福迎春·人文年禮2021》中有一個為錯字。
文章稱,他們對書法缺少專門研究,而啟功先生的書法贗品很多,為確保收字準確,特從《啟功書法字匯》(秦永龍、倪文東主編)中選取了五個“福”字,但其中有一個為錯字。“
<img "https:="" mmbiz.qpic.cn="" mmbiz_jpg="" ud2ic3ah7zgu40m2icgppht7pnbnjahcqogicf8zrbjc8htonde7j6icaleopdyqnhqmzicmxk2avmkzs8mticgec0q="" 640?wx_fmt="jpeg"" data-cropx1="31.764705882352942" data-cropx2="1042.629757785467" data-cropy1="9.342560553633218" data-cropy2="1803.1141868512111" data-ratio="1.7734915924826904" src="https://img1.artimg.net/202102/8qNY8NKLDU0jszR1gYwwTcjKcWsnj6zJKZq9bvwx.jpeg" data-type="jpeg" data-w="1011" data-backw="541" data-backh="960" _width="100%" class="" alt="圖片" data-fail="0" _src="https://img1.artimg.net/202102/8qNY8NKLDU0jszR1gYwwTcjKcWsnj6zJKZq9bvwx.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
人民文學出版社通過微信公眾號發布致歉信
“我們向多位書法專家求證,確認此字為誤收。我們為這次嚴重的工作失誤向各位顧客致以誠摯歉意,并深刻反省。” 出版社全線下架錯版《五福迎春·人文年禮2021》,并對買到錯版產品的顧客進行退款等方式補償。
人民出版社從《啟功書法字匯》中選取的五個字,其中黃色為誤收字
評論員張豐認為:目前,我們還不知道人文社是向哪些書法家進行了求證,也還沒看到秦永龍就此事進行的回應。所謂“誤收”,可以有兩種解釋,一種是這個字根本就不是啟功先生寫的,而學生錯把它當成了先生的作品;也有可能是,這個字本來就是啟功先生寫的,而學生錯把“禍”當成了“福”。我更相信是第二種。假如啟功先生活著,面對人文社的錯誤,他不會生氣,反而會哈哈大笑。以他老人家老頑童的性格,說不定會說這就是自己故意做的一個“埋伏”。
錯字“禍”出自啟功《草書千字文》:“禍因惡積, 福緣善慶。”
啟功《草書千字文》中的“禍”與“福”字
放在一起看,啟功草書“福”與“禍”的差別比較明顯。
這個烏龍雖然讓人感到可笑,但是背后體現的問題卻很嚴肅。
太原師范學院書法系老師王鑫表示:此話題一出,更加說明了書法用字的規范與準確是極為必要的。其實書法用字的規范與準確近年在書法界已是討論很熱的話題,眾多網友經常會對當代諸多書法名家的作品進行“號診把脈”,的確診查出了很多“字病”。例如繁簡字用法不準確,正體異體相混淆,篆法草法不熟悉,其實諸如此類之“病”在書壇已是很普遍。書法常識及文化修養正是我們亟待補充的營養,不單是書法家個人需要認真補課,實際在日常生活中,各行各業都需要具備書法常識的基礎,提升從業者的文化藝術素養,這樣才不會鬧出像“福”、“禍”不分的尷尬笑話。
“福”與“禍”到底怎么寫,王鑫也為我們作了一番解讀:
“福”,《說文解字》中曰:“祐也。從示畐聲”。“禍”,《說文解字》中曰:“害也,神不福也。從示咼聲”,兩字皆為形聲字。從造字方法和字義上比較容易理解。正體的“福”“禍”在楷書、隸書、行書的書寫中一般不會出現訛誤。除此之外,“禍”字在《康熙字典》里同時還收錄的以下幾個古文的寫法,這些古文的寫法也在歷代書家書寫中頻有出現,這也為草書書寫帶來了不同的形態表達,如智永草書“禍”即出于楷體古文寫法,啟功先生所用“禍”字草書也出于此草法。因草書形態中“福”與“禍”書寫形態相近,才有大家易混淆難辨的情況。
《康熙字典》收錄的古文“禍”字例
智永、王羲之楷書“禍”的字例
歐陽詢行書“福”與王羲之草書“福”的字例
智永草書“禍”與王羲之、文徵明草書“禍”的字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