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21世紀以來第18個聚焦“三農”、指導“三農”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簡稱《意見》)發布。全文共5個部分,包括:總體要求、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大力實施鄉村建設行動、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全面領導。
《意見》指出,“十四五”時期,是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依然在農村,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依然在農村。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重點難點在“三農”,迫切需要補齊農業農村短板弱項,推動城鄉協調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潛力后勁在“三農”,迫切需要擴大農村需求,暢通城鄉經濟循環;應對國內外各種風險挑戰,基礎支撐在“三農”,迫切需要穩住農業基本盤,守好“三農”基礎。黨中央認為,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依然極端重要,須臾不可放松,務必抓緊抓實。要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把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項重大任務,舉全黨全社會之力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讓廣大農民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細讀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全文,我們梳理了以下重要信息:
第一,在提升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方面,實行糧食安全黨政同責;
第二,堅持并完善稻谷、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
第三,完善玉米、大豆生產者補貼政策;
第四,穩定大豆生產;
第五,多措并舉發展油菜、花生等油料作物;
第六,擴大稻谷、小麥、玉米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收入保險試點范圍。
第七,保護生豬基礎產能,健全生豬產業平穩有序發展長效機制;
第八,保持打擊重點農產品走私高壓態勢。
第九,發揮“保險+期貨”在服務鄉村產業發展中的作用。
此外,還要打好種業翻身仗,農業現代化,種子是基礎。
“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對新發展階段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出總體部署,在文件的指導下,我對發揮好生豬、大豆、玉米、菜油、花生、小麥等期貨品種功能,推動‘保險+期貨’在農業大發展中扎根充滿了信心。”黑龍江省大豆協會會長唐啟軍告訴期貨日報記者,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的主題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唐啟軍表示,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中的四個要點令人印象深刻:
第一,目標任務是今年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糧食播種面積保持穩定,堅決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并提高單產水平,爭取產量達到1.3萬億斤以上。為了完成全年的任務產量目標,將繼續完善稻谷、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和玉米、大豆生產者補貼政策,從政策上作出傾斜以保證口糧品種的增長和穩定大豆生產。為了提高單產,今年也重點突出種子的重要性,要加強制種基地和良種繁育體系建設,研究重大品種研發與推廣后補助政策。
第二,要繼續發揮“保險+期貨”的作用,擴大稻谷、小麥、玉米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收入保險試點范圍,支持有條件的省份降低產糧大縣三大糧食作物農業保險保費縣級補貼比例,以此來降低風險,保障農民收入。
第三,促進生豬產業平穩發展,加快構建現代養殖體系,保護生豬基礎產能,健全生豬產業平穩有序發展長效機制,以恢復非洲豬瘟以來生豬行業的創傷,并滿足人們的食用需求。
第四,優化農產品貿易布局,實施農產品進口多元化戰略。這一點尤為重要,是保障我國糧食安全的重要手段,特別是在大豆和玉米市場完全市場化以后,進口來源的多樣化將是重要補給,是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途徑。
“在當前廣大農村土地流轉與托管逐漸成為主流的關鍵時期, 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將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的推進稻谷、小麥、玉米完全成本保險和收入保險試點,升級為擴大稻谷、小麥、玉米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收入保險試點范圍,可以看出中共中央、國務院對以往開展的完全成本保險和收入保險試點的肯定,也為農業保險發展指明了方向。”唐啟軍說,與此同時,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還提出將地方優勢特色農產品保險以獎代補做法逐步擴大到全國,明確指明了地方在開展優勢特色農產品“保險+期貨”試點的補貼路徑。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做好鄉村振興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性。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發揮‘保險+期貨’在服務鄉村產業發展中的作用”,足見中央對“保險+期貨”模式的肯定,并賦予了其更高的使命和責任。
華融融達期貨產業事業部經理于士程認為,國內生豬產業在受到非洲豬瘟疫情沖擊后,當前已進入平穩恢復期,非洲豬瘟相關疫苗研發進度也在穩步推進,隨著各種穩定生豬生產的政策不斷落地,未來國內生豬養殖產業將會繼續穩定發展,產能會不斷恢復。在產能恢復的背景下,既要保證“豬糧安天下安”,穩定國內生豬供應,穩定CPI,也要考慮到供應從緊缺到寬松后,生豬價格下行對養殖戶養殖積極性的沖擊。
“2021年1月8日生豬期貨上市后運行平穩,有效發揮了市場功能,生豬期貨給整個生豬產業帶來了新的穩定器,有利于相關養殖企業、養殖戶通過期貨市場的套期保值及‘保險+期貨’等形式來保護養殖利潤,對整個生豬產業的穩步恢復起到積極作用。”于士程說,當前國內的牧原、溫氏、新希望等大型養殖企業都積極參與了生豬期貨市場交易,同時多家保險公司、期貨公司通過不斷落地的“保險+期貨”項目保護了中小型養殖戶的養殖利潤,穩定了養殖戶的生產積極性,未來相信生豬期貨等會更好地發揮期貨市場服務實體經濟、服務鄉村產業發展的功能。
另據記者了解,花生作為我國重要的油料作物,近年來發展迅猛,今年年初花生期貨上市后,有眾多的花生“保險+期貨”項目落地,為我國花生產業穩定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此外,有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指出保持打擊重點農產品走私高壓態勢,會對我國食糖產業發展形成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