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改革發展情況新聞發布會現場 圖片來源:國新網
“我們提出‘兩利四率’目標,主要是引導企業更加突出主責主業,聚焦提質增效、聚焦改革創新,確保更好地實現高質量發展。”今天,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國企改革發展情況新聞發布會上,國務院國有資產管理委員會主任郝鵬表示,“十四五”時期要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國資國企改革要取得新成效,努力實現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更成熟定型,市場化經營機制更靈活高效,管資本為主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更健全。
他說,在“十四五”時期,推動中央企業和全國國資系統監管企業在量的增長的同時更好實現質的提高,努力為實現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破局闖關 國企改革在重要領域取得決定性成果
近年來,國企深化改革備受矚目。2016年召開的全國國企黨建會為國資國企改革舉旗定向,“1+N”政策體系則為國企改革搭建了頂層設計,國企改革一直處于“進行時”。“十三五”期間,國有企業改革全面發力、破局闖關,在重點領域改革持續向前推進,解決了一批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問題。
郝鵬用“三個歷史性突破”“五個實質性進展”“一個根本性加強”為“十三五”期間的國企改革進行了總結。他表示,“三個歷史性突破”是指全面完成公司制改制、首次實現了國有企業的功能分類、總體解決企業辦社會和歷史遺留問題,有力解決了長期以來政企不分、社企合一等問題,使國有企業更加公平地參與市場競爭;“五個實質性進展”是指建設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取得了實質性進展、健全市場化經營機制取得了實質性進展、混合所有制改革取得了實質性進展、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取得了實質性進展、完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取得了實質性進展;“一個根本性加強”則是國有企業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得到根本性加強,為企業改革發展提供堅強保證。
“‘十三五’時期,國企改革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的決定性成果,為‘十四五’階段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也為國企改革向縱深推進奠定了基礎。”他說。
動真碰硬 今年完成國企改革三年行動70%以上的任務
隨著2020年《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的審議通過,國企深入改革的任務書、時間表、路線圖等細節進一步明確。“雙百行動”“科改示范行動”等專項改革工程都在扎實向縱深推進,不斷取得重大進展和突破。
特別是今年作為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攻堅之年、關鍵之年,如何以釘釘子精神抓好行動落實,成為重點之一。郝鵬表示,要把握好“一個抓手、四個切口”,緊盯三年行動方案提出的“三個明顯成效”的目標,緊盯重點難點問題發力攻堅,力爭今年年底實現國企三年攻堅任務的70%,推動國有企業改革三年行動取得決定性成效。
郝鵬表示,今年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在完善治理、健全體制上進一步發力攻堅,使黨的領導更加融入公司治理,使國企公司治理更加完善;在優化布局、狠抓創新上進一步發力攻堅,緊緊圍繞戰略安全、產業引領、國計民生、公共服務等功能,加大在前瞻性戰略性新興產業等領域的布局力度,加大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持續推動非主業、非優勢“兩非”和低效、無效資產“兩資”的退出;在激發活力、提高效率上進一步發力攻堅,積極促進混合所有制企業轉換經營機制,探索實施差異化管控,推動企業主體更具活力。
“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是可衡量、可考核、可檢驗、要辦事的,我們將更加注重系統集成、協同高效,更加注重基層創新、示范帶動,倒排工期、掛圖作戰。”郝鵬說。
放管結合 在改革中完善國資監管體制
國資監管體制已經成為國家治理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國企改革的過程中,如何守護好、發展好國有資產備受關注。郝鵬表示,要在國資監管體制方面,堅持放活與管好相結合,進一步推動授權放權,深化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和運營公司改革,推動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和專業化監管,堅決防止國有資產流失。
據了解,“十三五”時期,國資委在完善國資監管體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不斷完善以管資本為主的國資監管體制。
郝鵬進一步解釋說,一方面國資委持續深化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更好地促進和保障國有企業成為獨立的市場主體,鞏固了國有資產出資人制度,厘清了出資人代表與監管企業的職責邊界,維護好企業法人財產權和經營自主權;另一方面,國資委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國有資產監管,切實防止國有資產流失、促進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加快推進國資監管職能轉變,動態調整權力和責任清單,把監管重點放在管好資本布局、規范資本運作、提高資本回報、維護資本安全上來。同時,國資委還實施專業化、體系化、法治化監管,更好推動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
“‘十四五’時期將深化國資國企改革,進一步聚焦管資本來提升國資監管效能,健全協同高效的監管監督機制,深入推進經營性國有資產集中統一監管,充分發揮好國資委專業化、體系化、法治化的監管優勢。”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