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今天下午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民政事業改革發展情況。民政部副部長詹成付在回答記者有關非法社會組織的相關提問時指出,廣大公眾要有自醒意識,天下沒有免費午餐,越是利益大的事情越要小心。公眾可以通過“中國社會組織政務服務平臺”和“中國社會組織動態”微信公眾號,隨時查詢全國各地依法登記的社會組織名單,核查其合法身份。
發布會上,詹成付介紹,非法社會組織,是指沒有經過登記,擅自以社會組織的名義開展活動的組織。許多非法社會組織會冠以全國性名稱,比如“中國XX”“中華XX”“全國XX”等。騙錢斂財、擾亂經濟社會秩序是其共同特征,非法社會組織不清理、不治理、不整頓就是對近90萬個合法的社會組織權益的侵害。
詹成付表示,民政部對非法社會組織是零容忍態度。2018年,民政部會同公安部聯合開展了為期9個月的集中整治打擊整治非法社會組織專項行動,依法處置了非法社會組織1.4萬余個。此后,打擊非法社會組織的工作由集中整治轉為常態化治理。今年公布的第一批涉嫌非法社會組織的名單,就是常態化治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注意到,2021年公布第一批涉嫌非法社會組織名單后,社會各方面反響非常強烈,這說明這件事情辦對了、辦好了。在這里我們也感謝包括在座的各位媒體朋友,正是大家通過各自的努力,讓越來越多群眾認識到非法社會組織的害處,讓非法社會組織成為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詹成付說。
詹成付指出,治理非法社會組織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做多方面的工作。其中公布涉嫌非法社會組織的名單是最基礎性的工作。一方面,公布涉嫌非法社會組織的名單是要提醒廣大的社會公眾跟他們打交道的時候要謹防上當受騙。另一方面也是期望和懇請社會各方面提供涉嫌非法社會組織活動的線索。
“合法登記的社會組織有固定場所、固定聯絡人員、固定電話,非法社會組織地點不固定,甚至打一槍換一個地方,我們僅僅依靠現有執法力量很難發現,所以我們公布涉嫌非法社會組織的名單,就是期望靠社會發現,靠社會來舉報,我們將通過舉報線索進行核查,固定證據,對查證屬實、證據確鑿的,將依法予以取締。目前這項工作還在進行之中。”詹成付坦言。
如何識別非法社會組織?詹成付表示,首先廣大公眾要有自醒意識,天下沒有免費午餐,越是利益大的事情越要小心。公眾可以通過“中國社會組織政務服務平臺”和“中國社會組織動態”微信公眾號,隨時查詢全國各地依法登記的社會組織名單,核查其合法身份。當今社會組織信息化建設步伐很快,凡是名單中沒有查詢到的就一定要小心,可以認定其不是民政部門依法登記的社會組織。只有這樣,才能免于上當受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