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跌上熱搜!“抱團”股遭慘烈團滅!有投資者熬不住了 是走還是留?】伴隨著核心資產抱團現象的松動,市場關于大小盤切換、抱團瓦解的擔憂不絕于耳。國泰君安研究所所長黃燕銘指出,“抱團”將成為常態,但當前舊的“抱團”股正逐漸淡出視野,未來需要重視新的“抱團”股,重點在周期。建議投資者把握好疫情后消費、周期、設備“三步走”的投資輪動節奏。(21世紀經濟報道)
“抱團”將成為常態,但當前舊的“抱團”股正逐漸淡出視野,未來需要重視新的“抱團”股,重點在周期。把握好疫情后消費、周期、設備“三步走”的投資輪動節奏。
“抱團”股持續深度回調。
2月24日,三大指數全天震蕩走弱,市場成交額再超萬億,但滬指跌1.99%,創出7個月以來最大單日跌幅,報收3564點;深成指跌2.44%,報收14870點;創業板指跌3.37%,報收3007點,盤中一度失守三千點。北上資金合計凈流出6.73億元。
其中,白酒概念領跌,中證白酒指數大跌6.03%,瀘州老窖跌停,山西汾酒盤中也一度跌停,收盤前最后半小時緩慢拉升最終收跌6.84%,五糧液跌6.96%,貴州茅臺跌5.11%。
隨后,“A股風格切換了嗎”、“基金大跌”上了微博熱搜了!
節后市場持續盤整,不少知名基金經理產品凈值也出現較大幅度的下跌,一批基民開始動了贖回基金的想法。
而前一晚,白酒忠實“擁躉者”——公募一哥張坤管理的基金易方達中小盤,暫停了申購,同時宣布進行分紅,每10份分紅9元,該消息進一步加劇了市場對于白酒股的恐慌。
此外,一江之隔的香港,突然宣布上調股票印花稅的消息,在造成恒生指數大跌的同時,也進一步波及A股市場。
24日上午,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財政預算案中提到,為增加政府收入,計劃上調股票印花稅稅率,由現時買賣雙方按交易金額各付0.1%,提高至0.13%。
消息一出,不僅讓香港交易所股價創2015年來最大單日跌幅,也嚇退了2020年12月18日以來連續39個交易日凈買入的南向資金,當天南向資金從凈流入陡然轉為凈流出,截至收盤,南向資金凈流出逾129億元,實際凈賣出近200億元,均創歷史新高。
核心資產持續下探
具體到整個A股市場而言,全天合計2061家公司上漲,1935家公司下跌,2020年以來漲幅巨大的白酒、醫療、新能源等板塊持續回調,象征著A股“龍頭股集合”的茅指數下挫3.85%。
除白酒外的其他“抱團”股中,寧德時代跌7.85%,比亞迪跌7.12%,隆基股份跌6.53%,中國中免跌5.45%,金龍魚跌5.91%。
“整體來看,這段時間A股市場的風格有所轉變。春節之前主要是業績優良的白馬股出現上漲,而節后受益于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大漲的周期股出現了強勢表現,低估值的一些藍籌股,比如說銀行出現了反彈,板塊之間出現了一定的輪動。從上證指數的走勢來看,出現了持續的調整。板塊之間的輪動也顯示出沒有只漲不跌的板塊,也沒有只跌不漲的板塊。”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表示。
在楊德龍看來, 由于春節之前消費白馬股漲幅過大,特別是像白酒,很多個股過去幾年漲了好幾倍,累積了大量的獲利盤。雖然盈利能力很強,但仍然受到獲利回吐的壓力。
從資金流向上看,24日大盤資金凈流出高達915.19億元,有色冶煉加工、電氣設備、飲料制造主力資金凈流出分別達到91.10億元、83億元、59.70億元。
當天,北上資金也大幅拋售龍頭企業,寧德時代、科大訊飛、三一重工、瀘州老窖和隆基股份分別遭遇北上資金凈賣出7.12億元、2.52億元、2.47億元、2.38億元和1.17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這一“抱團”松動現象從年初就已有征兆。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目前市場上135只市值在千億以上的龍頭股發現,2021年以來,有52只股票換手率超過50%。其中波動最大的金龍魚,年內換手率高達452.60%,而今年以來,金龍魚已累計下跌13.59%。
24日單日跌幅為13.78%的愛美客,2021年以來換手率也達到186.68%,此外,比亞迪、京東方A、中芯國際等頭部科技股換手率也超過40%,寧德時代、智飛生物、隆基股份、通威股份等深度機構“抱團”股換手率也在50%以上。
“經過2020年的不斷拔估值,很多龍頭企業估值已經非常高了,其實不止是今年,據我們觀察,從去年四季度開始,就有不少公募基金開始做減持操作了。”廣州一家私募機構合伙人受訪指出。
“我們觀察中美十年期國債利差這個指標,發現中美國債利差和外資持有股票的估值長期來看呈正相關,1月份我們就關注到中美十年期國債利差已逐漸收窄,但這些‘抱團’股的估值還在漲,所以當時我們給出的結論是‘抱團’股持續上漲的態勢不會持續太久。”玄元投資投資總監楊夏說道。
其進一步補充道:“春節期間基本面沒有太大變化的,但股價明顯回調,比如說一季度白酒動銷,數據非常好,這些標的的EPS沒有任何問題,主要問題在于估值高,業績和估值的匹配度、性價比出了問題。”
“抱團”會否瓦解?
值得一提的是,伴隨著核心資產抱團現象的松動,市場關于大小盤切換、抱團瓦解的擔憂不絕于耳。
但對于抱團現象是否瓦解,不少機構人士卻并不同意,而是偏向于認為抱團板塊出現轉變。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2月24日,盡管三大指數單邊下跌,但全市場仍有兩千余家企業股價上漲,資金開始轉向低估值和存在復蘇預期的板塊。
國泰君安研究所所長黃燕銘指出,“抱團”將成為常態,但當前舊的“抱團”股正逐漸淡出視野,未來需要重視新的“抱團”股,重點在周期。建議投資者把握好疫情后消費、周期、設備“三步走”的投資輪動節奏。
淳石資本業務合伙人兼證券投資部負責人楊如意也指出:“機構抱團雖然出現松動但不會輕易瓦解,板塊之間輪動會加劇,抱團也將會持續,抱團的板塊也難免發生變化,但依舊會集中在盈利確定性更強的行業優質龍頭公司。”
在楊如意看來,目前不管是經濟復蘇還是政策“由寬到穩”,國內的進程都領先于海外,海外復蘇和寬松交易對A股的提振也相對有限,“下一階段制約市場風險偏好的可能會是資金面收緊預期,但A股經濟增長仍有相對優勢,高景氣度和業績確定性強的核心品種預計仍保持樂觀。”
星石投資相關負責人也表示,“我們維持年度策略的判斷2021年A股將從估值驅動轉為盈利驅動。在國內經濟復蘇勢頭強勁、企業盈利增長趨勢不變、通脹預期抬頭的背景下,那些估值合理、業績增長動力突出的公司更值得擁抱。未來重點關注受益于經濟復蘇的周期行業以及前期受困疫情的消費和服務。”
抱團度低、業績不錯的15只基金
隨著前期典型抱團板塊白酒的連續大跌,市場上知名的重倉白酒基金易方達中小盤的表現,同樣不樂觀。有ikun粉絲(易方達基金經理張坤的粉絲)直呼被張坤傷透了心。
盡管機構們仍在試圖給抱團行為套上合理的說辭,以達到維護市場投資者情緒的目的,但相關個股卻用大跌來表示并不買賬。
春節后,市場持續調整,部分基民贖回意愿再度升溫?
數據顯示,2月18日開市至2月24日,在302只可統計的股票型ETF中,份額減少的基金與份額增加的基金數量旗鼓相當,有116只基金份額減少,有118只基金份額增加,4只ETF份額減少超過1億份。2月24日當天,404只可統計的LOF基金中,有133只LOF基金場內流通份額減少。
事實上,過去兩年公募基金取得良好的賺錢效應,一些投資者去年便開始逢高贖回,落袋為安。去年四季度,已經有部分基金出現較多贖回,比如去年上半年成立的一只爆款基金,去年四季度凈贖回60.14億份。
不過也有投資者逢低布局。2月24日,103只股票型ETF場內流通份額增加,93只股票型ETF場內流通份額減少,份額增加最多的國壽安保中證滬港深300ETF、天弘中證光伏產業ETF、華泰柏瑞中證光伏產業ETF,當天份額分別增加39.36億份、4.17億份、3.02億份。
不過,除了抱團的基金外,市場上也有不少不抱團、業績也不錯的基金。國信證券金工團隊于近日梳理出抱團集中度較低、但業績表現也不錯的15只基金。分別是:
廣發多因子、廣發睿毅領先、華商新趨勢優選、大成新銳產業、工銀瑞信戰略轉型主題A、嘉實資源精選A、華夏經典配置、景順長城策略精選、華寶高端制造、平安行業先鋒、富國低碳新經濟A、建信中小盤、國泰金鑫、海富通改革驅動、西部利得量化成長A。
這些基金并非全部主動管理,也有量化基金。
國信證券稱,市場上不乏一群優秀的基金經理,他們篤信自己特有的投資理念,并不蜂擁至本就已經擁擠的賽道,堅信只要選對行業、選好個股,基金的收益也能開出燦爛花朵。
此外,管理規模部分代表著基金受到市場投資者的認可度。
從現存規模來看,管理規模排名前三的分別是:富國低碳新經濟A(66.16億)、工銀瑞信戰略轉型主題A(57.96億)、海富通改革驅動(55.61億)。其第一大重倉行業分別是:國防軍工、銀行、電力設備及新能源;2020年收益分別是:89.56%、107%、89.50%。
國信證券通過定義與研究基金抱團集中度,發現,春節后,抱團集中度越高的基金虧損越多。且目前市場上基金熱衷的抱團股估值,與非抱團股估值的比,已經達到了近10年新高,二者分化十分劇烈。
通過對比“抱團股”的估值和“非抱團股”的估值,國信證券發現,兩者的分化十分劇烈,估值比已經到了近10年新高。
公募基金中,持有這些抱團股市值站基金持股市值的比例越高,則抱團集中度越高。
對比基金抱團集中度與春節后3個交易日的收益,集中度越高的基金,收益跌幅越大,虧得越慘。
對比基金抱團集中度與春節后3個交易日的收益,集中度越高的基金,收益跌幅越大,虧得越慘
基金經理解讀香港上調股票印花稅對南下資金影響!資金會回流A股嗎?
香港上調股票交易印花稅,無疑將對南下資金造成重大影響,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就此采訪了多位重倉投資港股的私募基金負責人,以及部分公募基金經理。
就記者采訪了解的情況來看,基金經理們大多認為,港股上調印花稅將增加交易成本,但總體上來看,對南下資金影響不大。尤其是對于價值投資的南下基金來說影響很小,但對于短期投機資金,以及量化高頻交易影響較大。有人認為,港股提高印花稅有可能會導致一些資金回流A股。
玄甲金融CEO林佳義說:“我們專注于自下而上的基本面長期投資,印花稅的開支對我們而言不明顯。我們依舊將港股的投資機會視為2021年重要的配置市場之一。”
林佳義認為,印花稅是香港政府調節收入的重要手段、工具之一,在經歷疫情等沖擊之后,香港政府想借此提高收入。
“印花稅的調升主要會影響短期投機資金的交易成本,以及量化交易的成本,量化高頻交易主要以賺取技術面交易者累積超額。這對南下資金中短期交易資金來說是利空,提升了交易成本。也將短期影響港股交投情緒。但從長期看,印花稅是逐漸走低的。短期因為政府收支預算開支需要提升,未來也會進一步調低。對于長期價值投資者,也不存在影響。”
林佳義仍然看好港股,他指出:“港股目前依舊是全球低估龍頭企業相對較多的市場,很多行業的龍頭優質企業在過去一兩年根本沒漲,估值也處于低估狀態。建議投資者利用信貸緊縮沖擊及市場黑天鵝事件沖擊,在市場極度恐慌后,把握配置高性價比企業機會。”
而格雷資產總經理張可興則表示,“香港提高股票印花稅確實有點出乎大家所料,因為香港的股票印花稅此前為交易金額0.1%,而且是買賣雙方雙向收取,在全世界應該是比較高的了。跟A股比也大約高了五倍到十倍的差距,現在還要提高印花稅,可能會影響一部分的交易資金,導致交易性資金減少。”
“但是對于南下資金,包括像我們這樣的機構投資者去投資港股影響不算大,因為如果是交易倍數非常低的機構,比如像我們這種一年交易一兩倍,或者是兩年交易兩三倍,印花稅在整個交易成本里的影響其實可以忽略不計。但對于一些高頻交易的一些基金來說,可能影響就比較大了,或者說在港股就無法做到高頻交易,因為摩擦成本太高了,所以對南下資金的影響主要看投資風格和類型。”張可興說。
但張可興表示:“從長期的角度來看并不會影響南下資金的持續流入,對于一些長期持有的資金或者是中長期投資的資金來說,港股上調印花稅的影響基本上是可以忽略不計的,對我們來說,不用太在意這個事情。”
“上調股票印花稅,對于在港股做頻繁交易基本上是很吃虧的,所以還是應該以價值投資為主,中長期持有為主,這樣的投資思路在港股未來將是一個大趨勢。”張可興建議。
泉泓私募基金總經理李科杰則指出,香港提高股票交易印花稅是重大利空,有點“殺雞取卵”的味道。全球資本市場的發展趨勢都是降低交易成本,而港府則逆行。
“這對市場短期有沖擊。今天港股大跌,而南下資金,罕見凈流出。不過,港股印花稅的提高,是對短線交易成本的提高,會對短期交易有所打擊。但是對于港股本身的投資價值,長期而言是沒有多大影響的。基于港股的投資價值而至港股的資金,長期而言,是不會變的。”李科杰指出。
李科杰認為,南下資金短期流出后,還會流入的。“我們對港股的投資價值判斷沒有變。”
而一位公募基金經理則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南下資金的問題。
“我覺得港股上調印花稅對南下資金沒什么大影響,因為資金南下流入港股根本不是因為低估,而是‘人有我無’的邏輯,買的都是A股沒有的互聯網和新消費,本質上是因為公募基金持續熱銷帶來的流動性溢出。從這個角度來看,如果內地發行的公募基金失去賺錢效應,港股就成了無源之水。”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表示:“香港上調股票印花稅,一方面增加了買賣雙方的交易成本,另一方面也透露出一個不太好的信號,就是市場過度上漲可能會引發政府的調控,這對港股有比較大的沖擊,但是沖擊多大很難去預測。”
“港股今年以來表現比較突出,有大量的獲利盤。上調印花稅只是引發股市下跌的一個誘發因素,本質上還是前期大幅上漲,積累了比較多的獲利盤,引發了資金的拋售,從全年來看,A股和港股還有望走出牛市走勢,而港股提高印花稅有可能會導致一些資金回流A股。”楊德龍表示。
(文章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