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海關副關長武跟平25日介紹,依托廣西自貿試驗區創新平臺,該關推出一系列改革創新措施,口岸互市通關時間壓縮超75%,有力助推邊境貿易轉型升級,為廣西自貿試驗區創新發展注入新動能。
廣西自貿試驗區總面積119.99平方公里,旨在建成引領中國—東盟開放合作的高標準高質量自由貿易園區。2020年廣西自貿試驗區建設進入實質性階段,南寧海關強化創新系統集成,形成了“國際郵件、快件、跨電‘三合一’監管”等一批經國家部委認可并在全國產生積極影響的創新制度,并總結提煉了一批適合在廣西復制推廣的改革試點經驗和最佳實踐案例。
武跟平表示,廣西自貿試驗區發布的首批44項自治區級制度創新成果中,涉及海關創新事項14項,內容涵蓋邊境貿易創新發展和轉型升級、綜合保稅區管理創新和促進產業集聚發展,以及支持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等多個領域。
具體而言,南寧海關自主研發上線邊民互市貿易管理系統V2.0,在全國首創將檢驗檢疫作業鏈條全部嵌入系統,互市通關時間壓縮超75%。以“邊民互市+落地加工”為核心,該關疊加委托申報、直通式運輸、優化檢驗檢疫方式等通關便利化改革,成為商務部、海關總署推介的典范。2020年,廣西全區進口互市落地加工商品貨值18.3億元,惠及邊民22.8萬人次,同比均增長約8倍,加工增值率最高達70%,邊民每日獲利增長3倍。
同時,南寧海關繼續推行出口“提前申報、卡口驗放”改革,打通進出口雙向“高速路”以逐步解決友誼關口岸擁堵。改革后,不需查驗的貨物口岸通行時間由平均2—3小時縮短至10分鐘。
全國首個鐵路口岸水果進境指定監管場地落戶廣西自貿試驗區崇左片區,南寧海關充分利用鐵路運輸優勢,解決換裝效率低、通關速度慢、增加制冷成本等問題,實現水果大宗過境并高效聯運,極大地推進中國—東盟水果貿易及物流產業的發展。
邊境貿易是廣西自貿試驗區的鮮明特色。2020年,廣西邊境貿易總額繼續位列全國第一,占全國比重近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