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18億元!深耕二次元的嗶哩嗶哩(B站)通過大撒幣突破了次元壁,直接在上海楊浦拿地,這塊地的價值約等于B站整個2020年前三季度的營業收入總和,外界認為將建為B站的全國總部。
在房地產市場上,B站并不孤獨,互聯網巨頭們近來斥巨資拿地。字節跳動、小米、美團、快手們的身影紛紛亮相北京、上海、深圳。有的是直接收購成熟辦公項目進行升級改造,有的則直接買地開發自建房,總耗資幾十億至數百億不等,大有搖身一變成地主的架勢。
互聯網巨頭成地主
1月22日,上海土地交易市場迎來了開年后的第一筆大交易,上海信樂彼成文化咨詢有限公司以81.18億元競得楊浦區定海社區一宗土地,總價81.18億元,合樓面價22600元/平方米。
本以為這家文化咨詢公司是“萬、恒、碧、融”等一線房企的“馬甲”。但查閱天眼查信息后發現,上海信樂彼成文化咨詢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鄭彬煒,同時也是上海嗶哩嗶哩科技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其股東包括上海大魚之家文化及上海小卡文化,兩家公司股東均為B站董事長兼CEO陳睿和B站COO李旎。
這宗位于楊浦東外灘的地塊,出讓面積近13萬平方米,建筑面積36萬平方米,土地性質包括街巷、商業、辦公、租賃和文體用地,被認為將建設成B站的全國總部。
根據B站已經發布的公告,其前三季度的營業收入分別為:23.2億元,26.2億元、32.26億元,總和基本相當于81.18億的買地款,不惜代價做“地主”的熱情可見一斑。
無獨有偶,就在B站拿地的60多天前,另一互聯網巨頭美團,通過間接全資附屬公司漢海信息技衡(上海)有限公司以65.41億元競得上海市楊浦區定海社區大橋街道地塊,同樣是商辦用地,出讓面積為52606.1平方米。有趣的是,美團的地塊與B站新拿的地塊毗鄰,兩者也將成為一對新鄰居。
除了上海,北京的互聯網大廠在拿地置業上也不遑多讓。即將赴港上市的快手,在其招股書中披露:公司于2021年1月15日與北京首農信息產業投資有限公司(北京首農)訂立框架協議,同意通過北京快手購買總建筑面積約11.42萬平方米的若干物業,總對價(含稅)約人民幣28億元,及租賃總建筑面積約11.95萬平方米的若干物業和相關停車位。
而在快手之前,字節跳動也正式啟用了北京方恒時尚中心作為一處辦公地點,這也是字節跳動的首個自有產權辦公樓,由于地理位置優越,該樓單價較高,購置總成本約50億元。
再往前推還有小米,2019年雷軍在微博中激動地宣布,“北漂,奮斗九年,終于買房了,小米科技園,8棟樓,34萬平方米,52億造價!”
悄然之間,當今的互聯網巨頭們,在房地產領域已是遍地開花,形成了一個特有的地產網絡版圖。
內外因促互聯網企業打造地產護城河
為什么互聯網巨頭們都在近兩年間巨資拿地?是看好房地產的未來嗎?
相信互聯網大廠周邊的中介都將這個說法視作一大賣點。但實際上,互聯網巨頭們在土地市場上的廝殺,并非看好地產或是投資地產,而是有著內因和外因的雙輪驅動。
第一太平戴維斯華北區研究部負責人李想告訴北青-北京頭條記者:從內部看,互聯網大廠們一步步從小作坊到巨無霸,對于商業辦公的需求更加迫切。起初這些企業都是靠著租賃辦公樓起步,隨著規模的擴大,員工增多,互聯網企業無論是業務模塊還是人員數量都從原先的線性增長,變成了幾何式爆炸增長。
以今日頭條為例,最初的創辦地點是海淀區某個住宅小區的單元樓中,員工十幾人,幾年的時間,就發展成了約十萬人的規模,涉及了傳媒、廣告、短視頻、線上教育等諸多領域,這樣的體量只靠租賃已經難以滿足需求了。于是我們就看到今日頭條不但自己買樓做總部,還在深圳花了10億元拍地自建樓。
小米、美團、百度、騰訊、嗶哩嗶哩等的情況也類似,在北京、上海、深圳、武漢等地頻繁買地買樓,似乎成為了互聯網巨頭的標配。
與此同時,外部因素也有重要的助推作用,這里指的是地產政府的扶持政策。李想表示,各個地方的政府都希望引入這些互聯網大廠在本地落戶,不僅拉動當地就業,更重要的是帶來一系列的上下游產業鏈。因此從地方政府角度講,有意愿也鼓勵互聯網企業買地落戶的模式,通過提供更加便利的條件,吸引互聯網大廠們。未來甚至不排除更多二線城市,為了吸引互聯網企業入駐,提供更加優厚的條件和土地政策上的優惠。
其實,熱衷買地買樓不僅是中國的互聯網公司,美國的互聯網巨頭,諸如蘋果、亞馬遜等公司也巨資修建了豪華總部,甚至還有“第二總部”。有華爾街分析師認為,互聯網巨頭用一種防御的姿態到處買地,以保證自己在紐約、硅谷等地有足夠的空間,盡管自己目前并不急需這些地。
巨資買地背后是對商業地產的看好
雖然有著客觀上買地置業的需求,但畢竟是十幾億、甚至幾十億元的投入,互聯網大廠們掏出真金白銀的背后是對中國商業地產未來的看好。
李想表示,互聯網企業正在成為商業辦公市場最為重要的客戶,其需求也越來越強勁。以北京為例,最近幾年的商辦供應量是比較大的,加上疫情導致整體市場活躍度走弱,但來自互利網企業的租賃需求卻未受影響、甚至有增無減。未來,隨著疫情的結束,商辦市場將迎來復蘇反彈,互聯網企業的需求可能更加強勁。另外,李想也表示,除了本地的資本以外,北京、上海等地的優質商辦項目,也受到了外資的青睞。以他的觀察看來,從2018年開始,外資在華投資一直比較活躍,2018年、2019年、2020年,連續三年外資在商辦市場中投資成熟物業的權重持續上升,目前占到了約30%左右,這是比較積極的信號,投資者背景的多元化,也預示著中國商業地產被廣泛看好。
李想解釋道,從宏觀經濟角度講,中國是世界上唯一一個能夠做到有效控制疫情、且經濟增速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而國外為了應對疫情、刺激經濟復蘇,紛紛采取開閘放水的貨幣策略,導致海外熱錢集中、融資成本降低。在這些資金看來,經濟穩定發展的中國將是比較安全穩定的投資目標國,尤其是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的商辦市場,未來極有可能迎來大宗投資的反彈。互聯網大廠們如今在商業地產上的擴張布局,也是著眼于未來的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