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人民銀行黨委書記、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2020年,面對嚴峻復雜的國內外形勢,銀保監會和整個銀行業保險業系統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決打贏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努力推進金融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各項工作邁出堅實步伐。
第一,支持國民經濟迅速從停滯下滑恢復到正常發展。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當即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緊急提供專項信貸5.3萬億元,完成相關保險賠付超過5億元,全力支持打贏疫情防控總體戰、阻擊戰。截至2020年末,人民幣貸款比年初增加19.6萬億元,累計對6.6萬億元貸款實施延期還本付息,在5個試點省市發放應急貸款242.7億元,全年實現向實體經濟讓利1.5萬億元目標,有力支持復工復產和“六穩”“六保”。全年新增制造業貸款2.2萬億元,超過前5年總和;新增民營企業貸款5.7萬億元,比上年多增1.5萬億元;健康保險賠付支出2921億元,同比增長24.2%,累積了1.57萬億元長期健康保障風險準備金。積極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以來,全國累計發放精準扶貧貸款9.2萬億元,涉農扶貧保險累計提供風險保障3.5萬億元。主動配合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到2020年底21家主要銀行綠色信貸余額達到11.5萬億元。
第二,數字化轉型助力開拓普惠金融新局面。銀行業保險業加快產品和服務創新,促進國民經濟轉型升級。根據有關國際組織報告,中國普惠金融服務達到世界先進水平,電子支付、數字信貸、線上保險居于全球領先地位。2020年,銀行機構和保險機構信息科技資金總投入分別為2078億元和35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0%和27%。五家大型銀行均成立了專門的金融科技公司,金融服務的可獲得性和便捷性明顯增強。
第三,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取得決定性成就。銀行業保險業風險從快速發散轉為逐步收斂,一批重大問題隱患“精準拆彈”,牢牢守住了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一是金融杠桿率明顯下降,金融資產盲目擴張得到根本扭轉。2017年至2020年,銀行業和保險業總資產年均增速分別為8.3%和11.4%,大體只有2009年至2016年間年均增速的一半。金融體系內部空轉的同業資產占比大幅度下降。二是銀行業不良資產認定和處置大步推進,2017年至2020年累計處置不良貸款8.8萬億元,超過之前12年總和。三是影子銀行得到有序拆解,規模較歷史峰值壓降約20萬億元。四是金融違法犯罪行為受到嚴厲懲治,不法金融集團風險逐步化解,一大批非法集資案件得到有序處置,互聯網金融風險形勢根本好轉。五是外部風險沖擊應對及時有效,金融體系保持較強韌性。六是房地產金融化泡沫化勢頭得到遏制,2020年房地產貸款增速8年來首次低于各項貸款增速。七是地方政府隱性債務增量風險已基本控制,存量風險化解正有序推進。八是大中型企業債務風險平穩處置。到2020年末,全國組建債委會2萬家,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落地金額1.6萬億元,500多家大中型企業實施聯合授信試點。
第四,強監督強監管的良好氛圍基本形成。嚴格執行公私分開、履職回避和監管問責,2020年銀保監系統共紀律處分164人。加快補齊監管短板,堵塞制度漏洞,2020年完成61項監管規章制度建設。重拳治理亂象,保持案件處罰問責高壓態勢,2020年處罰違法違規銀行保險機構3178家次,處罰責任人員4554人次,罰沒金額合計22.8億元。推動金融糾紛多元化解,清退、賠付消費者177億元,切實保護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
第五,中國特色銀行保險機構公司治理逐步完善。把強化公司治理作為轉變銀行業保險業體制機制的重要著力點。銀行保險機構普遍建立“三會一層”的組織架構,股東穿透監管明顯強化,關聯交易專項整治有序開展。目前,我國商業銀行體系不斷優化,市場競爭充分,大型保險公司資本充足水平。
第六,銀行業保險業其他各項改革開放持續深化。穩步推進中小銀行深化改革和化解風險,積極推動發行2000億元地方政府專項債補充中小銀行資本。深化保險資金運用、商業車險和意外險定價機制等改革,推進商業養老保險改革發展和健康保險穩步成長,引導理財、保險、信托等長期資金支持資本市場發展。持續推動對外開放措施落地見效,2018年以來,共批準新設各類外資銀行保險機構100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