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向資金恢復凈流入 港股基金強勁反彈】今年以來價值風格在港股中體現得更加明顯。在市場調整中,有一批港股基金不跌反漲,其中高股息、金融地產、低波紅利等產品表現領先。業內人士表示,隨著市場走穩和資金流入,新經濟和金融地產有望形成“雙輪驅動”,港股的配置價值依然突出。(上海證券報)
近一周以來,南向資金開始恢復凈流入,前期下跌較多、以新經濟領域核心資產為主要投資標的的港股基金迎來一波強勁反彈。
今年以來價值風格在港股中體現得更加明顯。在市場調整中,有一批港股基金不跌反漲,其中高股息、金融地產、低波紅利等產品表現領先。業內人士表示,隨著市場走穩和資金流入,新經濟和金融地產有望形成“雙輪驅動”,港股的配置價值依然突出。
春節假期后,在美債收益率上升、流動性收緊預期的沖擊下,港股遭遇一輪急跌。國金證券研報統計顯示,恒生指數自2月18日開盤創出31183.36點的階段新高后開始回調,7個交易日內下跌2104.73點。南向資金也在2月最后一周合計凈流出126.91億港元,為2019年9月27日以來首次周度凈流出。
在市場劇烈波動中,港股分化進一步凸顯,此前持續領漲的消費和科技板塊遭遇重挫,金融地產及順周期的原材料等板塊領跑。從相關基金表現來看,數據顯示,2月18日至3月17日,12只純港股股票指數基金獲得正收益,其中高股息、銀行、地產、低波紅利等指數產品表現居前,浙商港股通中華預期高股息、鵬華港股通中證香港銀行、泰康中證港股通地產漲幅均在9%以上,排在其后的還有財通中證香港紅利、上投摩根港股低波紅利、匯添富中證港股通高股息等等,漲幅均超過8%。
從主動管理產品來看,數據顯示,2月18日至3月17日,港股QDII產品中,持倉偏周期的南方香港優選表現較好,上漲7.2%。滬港深產品中,廣發價值領先、中歐恒利三年定開、前海開源滬港深核心資源等產品表現居前,分別上漲12.77%、7.64%和6.64%。
近一周來,港股中包括新消費和科技在內的新經濟板塊迅速反彈。從相關基金表現來看,數據顯示,3月9日至3月17日,港股QDII產品中,工銀瑞信香港中小盤人民幣、華寶香港上市中國中小盤分別上漲了10.13%和8.52%;滬港深基金中,匯添富滬港深優勢精選、泰康中證港股通大消費主題、前海開源滬港深聚瑞分別上漲了10.1%、10.07%和9.1%。
隨著市場逐步企穩,南向資金也開始恢復流入。統計數據顯示,截至3月18日,本周南向資金凈流入81.07億港元,雖然本月南向資金依然呈現凈流出狀態,合計流出資金84.94億港元,但年初以來整體凈流入額仍達3770.6億港元。業內人士分析稱,年初配置港股的大資金并沒有撤離跡象。
銀河龍頭股票基金經理陳伯禎依然看好后市港股的配置價值。他認為,從目前港股上市公司的基本面來看,公司盈利主要受益于中國經濟持續復蘇,在去年年報及今年一季報中可能會看到業績向上拐點,龍頭公司基本面依然較為樂觀。
另一位績優滬港深基金經理也表示,港股是機構為主的市場,市場表現與經濟發展和企業盈利關系密切,2021年中國經濟復蘇勢頭明確,上市公司企業盈利表現也較為樂觀。港股新經濟板塊具有獨特的吸引力,板塊內的上市公司往往是各領域的龍頭企業,具有相當強的稀缺性。此外,受益于低估值及風險偏好降低,港股金融地產板塊年內仍有望持續表現,新經濟和金融地產有望形成“雙輪驅動”,后續表現依然可期。
(文章來源: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