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控是消費信貸的核心與底線,更是金融機構對抗欺詐的關鍵防線。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興科技推動下,銀行、消費金融公司、金融科技公司的風控趨于智能化,發展態勢也呈現你追我趕的局面。
尤其從2015年以來,互聯網金融迅速擴張,消費金融的客群日益下沉,各類市場主體在資產規模增加的同時,面臨更加復雜的信用風險。近兩年金融科技崛起,傳統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提速,風控建設也向更精準、靈活的方向演進。
當前,金融科技行業形成了少量頭部機構與眾多腰尾部機構并存的格局。無論是以螞蟻集團、京東數科、360數科為代表的互聯網系巨頭,還是以桔子互聯科技為代表的金融科技公司,均加強技術投入,通過自主研發或合作的方式,提高依托大數據、人工智能的金融模型開發和應用能力。
近期,桔子互聯科技與南開大學達成技術合作,共同成立金融科技聯合實驗室。該實驗室主要研究工作涉及金融大數據建模、風險識別、壞賬預測、聯邦學習等。以校企合作的方式開展智能風控建設,在銀行、消費金融公司、金融科技企業中較為普遍,這不僅能為金融機構業務賦能,而且可以為金融科技行業儲備人才。
智能風控已成為金融行業的一個顯著趨勢。在消費金融場景中,客群的復雜性要求從業者必須改進大數據建模的方法論,精準識別潛在的信用和欺詐風險。同時,監管要求所有的金融機構進行數字化轉型,大數據風控能力是金融服務數字化的一項重要內容。
由于消費金融業務具有小額、分散的特點,所服務的客群多為收入較低的下沉客群,背后隱藏的信用風險自然高于銀行。據統計,從2012年到2017年之間,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從0.95%上升至1.74%;消費金融公司不良貸款款率從0.56%上升至6.62%,不良率上升近10倍。
去年5月份,中國銀保監會發布《商業銀行互聯網貸款管理暫行辦法》,對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體系、風險模型管理等均作出了嚴格限定。今年年初,中國銀保監會印發《關于進一步規范商業銀行互聯網貸款業務的通知》,要求商業銀行強化風險控制主體責任,獨立開展互聯網貸款風險管理。
根據消費金融從互聯網至金融科技的發展階段劃分,智能風控也經歷了兩次迭代。早期的智能風控僅依靠簡單的短信驗證、語音識別、圖像識別等初級方式,而后伴隨金融科技興起,演進為多種生物識別方式并存的個性化智能風控模式。
個性化智能風控主要基于大數據、人工智能的風控模型,通過對海量數據的挖掘和模型迭代,對借款人的信用狀況全方位評判。同時,用人臉識別、聲紋識別等生物識別方式,判斷借款人真實身份,實現多重變量模型核驗反欺詐信息。
金融業數字化轉型所爆發的智能風控需求,為金融科技To B業務打開了空間。傳統金融機構一方面轉型線上,缺少人才、技術支撐;另一方面在面臨信用風險較高的長尾客群時,缺乏用戶全生命周期模型管理經驗。在普惠金融趨勢下,下沉客群又是金融機構受理的客群之一。
在金融科技賦能金融服務過程中,最重要的便是對實際場景和具體業務的深入理解,技術工具真正能匹配金融機構的業務邏輯和需求。這就引申出什么樣的金融科技對于金融機構才真正有價值。
根據金融業務的實際情況,金融消費場景的需求邏輯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其一是必須合規;其二工具能夠“即接即用”,在保證風險可控的前提下簡化業務對接和審批流程,從而降低對接成本和其他支持費用。
按照上述價值導向,一套優秀的金融科技解決方案必須根植于實際場景,經過反復測試迭代成型,不能唯算法論和唯數據論。桔子互聯科技與南開大學建立聯合實驗室,正是充分利用南開大學的計算機、人工智能、數學、統計、金融等相關學科優勢和人才儲備,最終結合桔子互聯在金融科技領域的實際應用場景進行模型設計與開發。
去年,疫情猛烈沖擊了金融機構的傳統展業方式,信用風險集中爆發,重線下靠人工的獲客、風控、貸后管理模式全線潰敗。金融機構對依托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在內的科技化手段認識更深一步,彌補智能化運營短板成為金融行業的共識。
就行業現狀而言,堅持以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手段驅動業務發展的金融機構,在融資、聲譽、體量、抗周期風險能力上,保持一定的優勢。隨著傳統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進入深水區,金融科技監管規則不斷更新,金融科技To B也迎來更加開放的平臺型生態模式。
在開放平臺架構下,金融科技有機整合資金、場景、獲客、風控、貸后管理等環節,以系統化、模塊化的方式向合作伙伴輸出信貸數字化解決方案。以桔子互聯科技為例,桔子互聯通過商業化平臺運營模式為合作伙伴提供完整的體系化、場景化消費金融解決方案。
具體而言,桔子互聯主要是通過消費金融商業化平臺運營模式為持牌金融機構和中大型互聯網平臺提供完整的場景化消費金融產品代運營方案,桔子互聯采用自主研發的大數據建模平臺和聯邦學習應用技術與互聯網公司針對存量活躍用戶進行聯合建模,篩選出優質的預授信客戶,并通過自主研發的營銷模型系統對預授信客戶進行智能營銷分層進而實現精準投放營銷,再通過聯合運營的方式觸達用戶,為合作方的存量用戶提供合規、便捷的消費金融產品服務,幫助互聯網平臺提高流量變現的效率和提升場景化增值服務的能力,也為持牌金融機構提供優質的消費金融資產。
金融科技的目標是提升生產力,增加獲客、風控以及用戶體驗上的便利,最大限度把一個企業從重復性的工作中解放出來。金融行業與科技深度融合,在降本增效的同時必然會重塑金融業,一場以開放科技生態+金融的新格局慢慢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