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上市險企2020年年報出爐,大型財險公司在去年新冠肺炎疫情以及車險綜合改革雙重壓力之下的承保情況,得以一見。
數據顯示,在賠付率提升的影響下,上市系財險公司的綜合成本率大多同比惡化。與此同時,費用率普遍出現下降,研究人士認為,這或許與險企的競爭有所節制有關。
研究機構預計,2021年車險業務綜合成本率將進一步走高,但頭部財險公司預計不會超過100%;非車險仍將保持高增長,但需關注競爭加劇帶來的費用率提升趨勢。
綜合成本率普遍惡化
綜合成本率代表著財險公司承保業務成本,是反映其承保業務質量的指標。綜合成本率低于100%,則意味著險企承保業務有利潤,反之,若綜合成本率高于100%,則承保虧損,財險公司的盈利只能靠投資。
此前監管通報的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財產險公司綜合成本率為100.90%,同比上升0.92個百分點。其中,綜合費用率37.56%,同比下降0.75個百分點;綜合賠付率63.34%,同比上升1.67個百分點。
上市系財險公司綜合成本率的變動方向,與行業一致。比如,第一大財險公司人保財險綜合成本率98.9%,與2019年持平。其中,賠付率66.2%,同比上升0.3個百分點;費用率32.7%,同比下降0.3個百分點;公司實現承保利潤41.48億元,同比增長2.4%。
平安產險表示,在車險綜合改革背景下,市場競爭激烈,成本有所增加,整體綜合成本率99.1%,同比上升2.7個百分點。其中,賠付率60.5%,同比上升3.2個百分點;費用率38.6%,下降0.5個百分點。
2020年太保產險實現保險業務收入1477億元,同比增長11.1%;綜合成本率99.0%,同比上升0.7個百分點。其中,綜合賠付率61.4%,同比上升1.2個百分點;綜合費用率37.6%,同比下降0.5個百分點。
國泰君安非銀團隊分析師劉欣琦認為,上市險企均出現賠付率上升、費用率下降趨勢,或主要為疫情影響下部分業務賠付壓力提升,且保險公司主動壓縮費用成本所致。
不過,去年業務快速發展的眾安保險是一個例外。2020年眾安實現總保費約167.059億元,同比增長約14.2%;綜合成本率102.5%,同比改善10.8個百分點。其中,賠付率為54.1%,下降13.3個百分點;費用率為48.4%,上升2.5個百分點。眾安綜合成本率下降,主要源于進一步優化業務結構,將資源更加聚焦于具有利潤率和用戶價值的健康及數字生活生態;以更加審慎的態度發展消費金融業務,消費金融賠付率2020年大幅改善至約63.3%,而該業務所承保的在貸余額161億元,同比也減少37.2%。
車險綜合成本率穩定
而分別從車險和非車險業務看,情況則有所不同。
車險的綜合成本率總體保持穩定。其中,人保財險的車險成本率為96.5%,同比下降0.2個百分點;太保產險以97.9%持平;平安產險為98.2%,抬升1個百分點。
劉欣琦分析,車險成本率保持穩定,系受兩大因素的共同影響,一是疫情下居民出行減少導致出險情況明顯好轉,有利于綜合成本率總體改善;二是車險綜改前保險公司普遍實行費用結算,短期抬高綜合成本率。
車險綜改自去年9月19日實施至今已有半年多時間。3月26日,銀保監會車險綜合改革半年工作會議指出,半年來,89%的保單簽單保費下降,其中保費降幅超過30%的保單占比達到64%。截至2月底,全國車險綜合費用率同比下降9.39個百分點,車險手續費率同比下降6.75個百分點。
展望后續,招商證券非銀研報認為,車險綜合改革尚在途中,對于車險業務的保費增長和綜合成本率依舊造成挑戰,預計2021年車險綜合成本率將進一步走高,全年車險保費有可能出現負增長。這對車險業務的盈利能力造成壓力,但龍頭公司憑借自身領先的規模優勢和費用管控能力,將實現好于行業的綜合成本率水平,預計不會超過100%。
非車險業務費用率趨升
非車險業務方面,綜合成本率則明顯抬升,其中信用保證險業務是拖累整體綜合成本率的主要險種。
各險企信用保證險業務2020年的綜合成本率分別為:人保財險144.8%,提升23.1個百分點;平安產險111.0%,提升17.4個百分點;太保產險98.1%,提升2.6個百分點。
劉欣琦認為,這背后主要原因是部分上市險企并未按照信用保證險的風險特點(信貸特點)發展業務,而是采用了傳統保險的大數法則,疫情作為導火索使得大量的小額信貸業務出現違約,主要險企信用保證險業務大幅虧損。
招商證券非銀研報預測,非車險業務依舊有望保持較高速增長,但也需要關注到,隨著非車險業務領域參與主體增加后,可能出現的競爭加劇所帶來的費用率提升趨勢,當前階段需要對業務的承保盈利能力更為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