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金融公司行業大分化。第一財經記者根據部分已經發布2020年財務數據的消費金融公司發現,部分公司在去年表現較為顯眼,凈利潤呈現較大的增長,而不少消費金融公司凈利潤大幅下滑。
例如,湖北消費金融去年凈利潤為0.16億元、同比大降84%;海爾消費金融凈利潤1.23億元、同比下降40%;中銀消費金融凈利潤為4.55億元、同比下降31%。而興業消費金融凈利潤為13.5億元、同比大增31%等。
“消費金融公司行業內部格局和盈利模式生變,馬太效應加劇,資產端具有流量優勢和較強定價能力、負債端具有資金成本優勢以及風控能力較強的消費金融公司頭部優勢將進一步凸顯。”有分析人士稱。
“行業內大部分消費金融公司成立在2015年之后,運營時間較短,其業務風險控制體系以及催收力度等方面有待進一步觀察,目前違約高峰可能還未充分到來。”另一位消費金融公司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多家消金公司去年凈利潤大降30%以上
近期,湖北消費金融發行的“楚贏2021年第一期個人消費貸款資產支持證券發行說明書”顯示,截至2020年,湖北消費金融總資產為90.11億元、同比增長2%;營業收入為9.3億元、同比增長了22%;但凈利潤僅為0.16億元、同比下滑了84%;不良率為2.32%,而2019年為2.21%。
“消費有恢復性增長空間,但疫情導致的收入下降、居民杠桿率上升和消費風險意識制約居民的消費能力,消費整體改善幅度有限。”上述ABS發行說明書稱。
3月30日,美凱龍(601828,股吧)(601828.SH)發布的年報中披露了聯營企業海爾消費金融的經營數據顯示,海爾消費金融實現營業收入11.76億元,較2019年減少15.34%;凈利潤1.23億元,同比減少40%。
另外一家上市公司陸家嘴(600663,股吧)(600663.SH)發布的年報中披露了聯營企業中銀消費金融的經營數據顯示,去年中銀消費金融營業收入43.10億元、與上年幾乎持平;但凈利潤4.55億元、同比減少31%。
不過,興業消費金融凈利潤同比增速較大。去年資產總額445.59億元,各項貸款余額409.24億元;實現營業收入64.65億元,凈利潤13.50億元、同比增長31%。
“去年消費金融公司凈利潤差異大,主要是受幾方面因素影響,突發疫情非對稱沖擊,去年湖北、武漢的城市相關業務沖擊相對大;各消費金融公司營收放緩,加大不良資產處置和風險計提力度;各消費金融公司融資成本、渠道和經營能力存差異。”光大銀行(601818,股吧)金融市場部分析師周茂華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消費金融專家蘇筱芮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經過2020年的開閘期,2021年消金行業格局不斷穩固,而消金評級辦法的出臺,更意味著消金業態將從高速發展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頭部平臺謀求上市將成為大勢所趨,去年下半年支持消金補充資本的相關政策也能夠成為利好。根據行業生命周期理論,消金行業已逐步從成長期邁向成熟期,市場增長率不高、行業盈利下降都會成為一種趨勢,在此基礎上行業出現分化成為必然,馬太效應將進一步凸顯。
“宏觀審慎、分類監管成為近年來金融監管的工作風格,消金評級辦法的頒布也不例外,有利于防范‘劣幣驅逐良幣’風險,后疫情時代,消費金融公司應當以合規為本,注重場景方風險的把控與金融消費者權益的保護。”蘇筱芮表示。
“當前,穩健、理性、審慎、合規是消費金融發展的主旋律與關鍵詞。消費金融公司不應盲目追求盈利增長,不做能力落后于規模的事,要避免消費者過度負債,避免盲目發展,審慎風控,確保負債與收入相匹配。”另一位業內人士表示。
啟動上市計劃、忙“補血”
隨著疫情的負面影響逐漸消除,信貸業務規模持續上升將對資本形成消耗,行業資本補充壓力仍存,一些消費金融公司寄希望于通過上市的方式“補血”。
近期,中原銀行(01216.HK)發布年報稱,中原消費金融主動與資本市場對接,形成資本補充的良性機制,力爭在5年內沖刺上市。
3月中旬,招商銀行(600036,股吧)(600036.SH)發布公告,稱啟動招聯消費金融上市研究工作,具體上市方案成熟后再行提交董事會審議。今年1月8日,證監會重慶監管局官網信息顯示,馬上消費金融已與保薦機構簽訂輔導協議,擬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該公司于2021年1月6日在重慶證監局辦理了輔導備案登記。
蘇筱芮表示,消費金融公司為拓展業務謀增資是常態化的舉動,伴隨著宏觀經濟回暖復蘇,銀行業金融機構在展業策略上有所調整,此前在疫情時,一些機構收緊風控轉入防御狀態,而在逐步恢復展業后,勢必在資本補充上擁有更多需求。
“資本補充方式上,除了內源性的利潤增長,消費金融公司還能夠通過市場化手段來補充資本,公開上市就是一種理想方式,一方面有利于夯實機構資本實力,另一方面則可以增強抵御外部風險的能力;此外還有發行金融債、ABS等補血方式。”蘇筱芮表示。
“2021年國內經濟逐步擺脫疫情拖累,經濟活動逐步恢復政策,去年加大不良處置力度及低基數營收,有望推動消費金融公司整體經營業績改善;從趨勢看,消費金融公司發展前景源于國內消費市場巨大潛力,目前國內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消費處于升級階段,從國內消費潛力看,國內處于消費升級,國內零售年均接近10%的增速增長(除了2020年特殊年份),且居民對服務方面消費需求強勁,未來消費金融業務發展空間廣闊。”周茂華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