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貨幣市場再現“跳水”。4月18日,比特幣走出一波崩盤式行情,較日內高位價格一度下挫超9000美元,日內跌幅超15%。比特幣暴跌,幣圈遭遇血洗,從幣圈24小時交易情況來看,市值排名前30的虛擬貨幣全線下跌。
4月18日,“比特幣跌破52000美元”這一話題沖上了微博熱搜榜。而這源于當日上午11時,比特幣出現閃崩,半個小時內直線下挫近7700美元。
根據Wind數據,4月18日開盤后,比特幣呈現波動下行態勢,由最高點60437.97美元逐漸下滑。上午11時,比特幣由59000.01美元直線下挫,最低觸及51300美元,較日內最高點暴跌超9000美元,日內跌幅超15%。截至4月18日20時16分,比特幣跌幅小幅收窄,比特幣報53986.62美元,日內跌幅為10.32%。
比特幣的“跳水”也進一步影響了其他小型幣種。全球幣價網站CoinMarketCap數據顯示,截至4月18日19時30分,從24小時交易情況來看,市值排名前30的虛擬貨幣一度全線下跌。
而將交易時間線拉長至本周內,虛擬貨幣也有“輝煌”時刻。自4月13日開始,比特幣交易價格持續走高,并不斷刷新歷史最高價。4月14日,比特幣最高觸及64899美元,也是當前比特幣價格的最高紀錄。
有專家直言,從現實情況來看,包括比特幣在內的虛擬貨幣在各國金融結算系統中,并不具備進行貨幣交易的功能。虛擬貨幣更具備金融衍生品的屬性,其價格走勢也受到多方面因素影響,突發的監管動向、新聞輿情以及重大技術變革等,均有可能使其交易價格大幅波動。
除了上述原因外,另一原因在于虛擬貨幣持有者過度集中。虛擬貨幣交易主要通過第三方即虛擬貨幣交易所開展,交易平臺成為最大持有方,這也為莊家抱團、操控幣種交易價格帶來了可能。
虛擬貨幣價格大幅波動之下,全網合約市場迎來高額爆倉。根據比特幣家園數據,截至4月18日20時30分,最近24小時共有47.8萬人遭遇爆倉,共計61.62億美元資金灰飛煙滅,約合人民幣401.8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