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貸依然占據2020年政策紅利。
當下,包括360數科、信也科技、樂信等在內的頭部互聯網平臺都不愿錯過這班車,紛紛上線相關產品。
一家與頭部互聯網平臺有過合作的銀行機構向消金界表示,受互聯網新規影響,小微貸聯合貸款模式已經愈發受限,目前大多采取的助貸分潤模式。互聯網銀行或互金平臺作為導流方,收取息費的20%-30%。
值得注意的是,互聯網平臺在幫助銀行機構拓客的同時,也要防止“小微貸逐漸‘網貸化’”的趨勢。
小微貸迎政策風口
樂信、信也科技等紛紛入局
在小微信貸領域,銀行已深耕多年。
公開數字顯示,截至2020年末,全國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15.3萬億元,增速超過30%,其中5家大型銀行增長54.8%。
頭部互聯網平臺顯然不愿錯過這班車,當下正在紛紛入局。
比如,近日信也科技(拍拍貸)推出的“拍有賺合伙人計劃”,并打出“推廣獲返現,輕松月入上萬”口號。一時間,所有中介都在朋友圈轉發。
消金界了解到,拍有賺主推件均10萬元的營業執照貸。產品信息顯示,平臺可提供額度最高20萬元,日利率低至0.025%、綜合年化利率低至9%的信貸產品。
根據《個人征信查詢授權委托書》顯示,其合作機構包括云南信托、眾邦銀行、渤海信托等金融機構。
這是繼度小滿、360數科等平臺之后,信也科技首次上線合伙人計劃。
公開信息顯示,用戶自助注冊即可成為拍有賺合伙人,并獲得相應獎勵。平臺設置了“直推獎”“出師獎”“越級獎”三層獎勵,分別可獲得3%首借金額返傭、10%下級直推獎收入返傭、5%下下級直推獎收入返傭。
舉個例子,小王推薦小李成功借款10000元,則小王可獲獎勵金額300元。
相較于其他小微企業貸給出的2‰、3‰的傭金,拍有賺給出的傭金可謂高昂。此前憑借高傭金模式風生水起的360小微貸,產品剛推出時,直推獎也就2%。
對于缺乏To B基因的互金平臺來說,想要迅速起量,只能依仗這種差異化經營路線。
消金界發現,除了信也科技,樂信也推出了面向中小微的純信用個人經營貸款產品“企樂融”。據了解,該產品最高額度50萬元,平均年化利率18.25%。
此外,360數科也在不斷擴大小微貸團隊。除了發布包括大量小微貸風控主管、渠道經理、產品經理等在內的職位需求,近日也在多地組建線下地推團隊。
有人表示,互聯網機構入局小微貸,這是在搶食銀行蛋糕。消金界了解到,在具體的合作中,二者更多是合作的關系。
比如,信也科技在財報中顯示,其2020年度已成功服務約22萬小微企業主,為小微企業主與金融機構之間促成借款金額約37億,2021年,這一金額預計將達到200億左右。
為銀行小微貸導流
助貸分潤模式占據主流
眾所周知,國有大行和股份制銀行小微貸款的“領頭羊”。如今包括新網銀行、微眾銀行等在內的民營銀行與互聯網銀行,以及眾多互聯網平臺也逐漸“后來者居上”。
消金界了解到,這些機構入局小微貸,走的就是和銀行差異化的路線。甚至有從業者坦言,“與其說互金機構正在不斷搶食銀行業務,不如說是在做銀行看不上的業務。”
比如,近日銀保監會辦公廳下發《2021年進一步推動小微企業金融服務高質量發展的通知》(下稱《通知》),其中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考核口徑迎來新變化。
在考核細則中,銀保監會要求郵儲銀行、股份制銀行努力完成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兩增”目標。大型銀行(除郵儲銀行)、股份制銀行要加大對單戶授信1000萬至3000萬元(含)的小微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郵儲銀行則要加大對單戶授信500萬元及以下小微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
此外,監管強調了“首戶貸”考核,即大型銀行要將小型微型企業“首貸戶”占比全部納入內部績效指標。
在小微貸領域,銀行產品利率低、但是門檻高;相較而言,互聯網平臺的用戶群體更加下沉,產品利率相對較高,并且大多可以線上化進行操作,不需要到線下網點面簽。
一家與頭部互聯網平臺有過合作的銀行機構透露,受互聯網新規影響,小微貸聯合貸款模式已經愈發受限,目前大多采取的助貸分潤模式。互聯網銀行或互聯網平臺作為導流方,收取息費的20%-30%。
在固收分潤中,則按照固定資金成本進行結算。比如,銀行收取9%的固定收益,超出的部分則由助貸機構收取。
當下對于民營銀行來說,原有業務規模受限,小微貸是未來業務的主要發力點。這樣看來,在幫助銀行拓客方面,互聯網平臺起到更多的正面作用。
值得警惕的是,當下互聯網平臺入局小微貸,并爭先推出所謂的合伙人模式,也要警惕“小微貸逐漸‘網貸化’”的趨勢。比如,某中介表示,信也科技通過合伙人模式入局小微貸,件均只有1000元。
相較于大中型企業,小微企業更可能違約或拖欠借款;此外,一些互聯網機構過度追求規模和利潤增長,中介包裝材料的現象也時有發生。在這背后,考驗的是機構的核心風控能力。
“先進入市場的先挑選客戶,”正如某銀行從業者向消金界表示,在小微貸領域,各家機構的打法不盡相同,這一市場的潛力還遠遠沒有釋放,當下仍是一片藍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