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自貿港建設又迎來利好。《關于推進海南自由貿易港貿易自由化便利化若干措施的通知》26日對外公布,從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兩方面,明確了28項政策措施。具體包括下放國際航行船舶保稅加油許可權限、支持開展二手車出口業務和新型離岸國際貿易等。有關人士表示,這28項舉措將加快推進海南自由貿易港貿易自由化、便利化。
28項政策措施中,13項圍繞推進貨物貿易自由便利進行制度安排,15項聚焦服務貿易自由便利設計政策舉措。商務部自貿區港司司長唐文弘26日在北京用“干貨滿滿”來形容這些舉措。“比如,在洋浦保稅港區內先行試點經'一線'進出口原油和成品油,不實行企業資格和數量管理,進口食糖不納入關稅配額總量管理,進出’二線’按現行規定管理。又如,在實施’一線’放開、’二線’管住的區域,進入’一線’原則上取消自動進口許可管理,取消機電進口許可管理措施,進入’二線’按現行進口規定管理。這些政策措施都將為未來全島封關運作探索路徑、積累經驗。”
去年,《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明確,在現實有效監管的前提下,建設全島封關運作的海關監管特殊區域,實行“一線”放開,“二線”管住的進出口管理制度。也就是說,在海南自貿港與境外其他國家地區間設立一線,禁止、限制進出口清單以外的貨物自由進出;進口征稅商品目錄以外的貨物免征進口關稅;自貿港與境內其他地區,也就是與內地之間,設立二線,貨物從海南自由貿易港進入內地,按進口規定辦理相關手續,加強監管,照章征稅。根據總體方案,2025年前要做好封關運作準備工作,適時啟動全島封關運作。
唐文弘介紹,最新發布的28項舉措中還聚焦發展旅游業、現代服務業和高新技術產業。“支持海南發展新型離岸國際貿易、數字貿易、技術貿易、文化貿易及平臺項目,支持建設區域性國際會展中心,支持創建國家文化出口基地,建設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鼓勵創新服務貿易國際合作模式等,將加快培育具有海南特色的優勢產業,推動持續優化海南貿易發展的軟環境。”
海南省政府副秘書長孫世文介紹,三年來,海南加快推動貿易領域深化改革,深入推進貿易高質量發展,對外貿易穩增長、提質量、轉動力取得積極的進展。高質量、高技術、高附加值產品出口增多,機電產品出口占全省出口的近四分之一。免稅品進口增長超過260%。同時,離岸貿易發展快速。外貿平臺建設取得積極成效,洋浦被認定為石化類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吸引33個國家425家外貿企業入住。談及未來的規劃和設想時,他說:“海南將進一步暢通與東盟和其他‘一帶一路’國家的貿易網絡,完善貿易協調保障機制,在推動形成有利于外貿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方面,開展積極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