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金融監管局、人民銀行營業管理部、北京銀保監局、北京證監局四部門聯合印發《金融支持北京市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的通知,兩周后,即4月27日北京市金融監管局官網對指導意見全文進行了公示。北京表示將提升信貸專業化水平,鼓勵有條件的銀行在制造業聚集區探索對智能網聯汽車、綠色能源、新一代信息技術、醫藥健康、智能制造與裝備、航空航天等重點制造業領域提供專業化支持,設立特色支行,在信貸審批、風險偏好等方面實施差異化管理,提供特色金融服務。同時鼓勵轄區內銀行圍繞制造業轉型升級,合理考量制造業企業技術、人才、市場前景等“軟信息”,將相關因素納入銀行客戶信用評價體系,挖掘企業潛在價值。
指導意見共分為“加大貨幣信貸支持”“完善信貸運行機制”“強化多元融資體系”“創新金融服務”和“優化信貸環境”五大方面合計21條。
在“完善信貸運行機制”方面明確,將鼓勵有條件的銀行探索對智能網聯汽車、綠色能源等重點制造業領域提供信貸專業化支持之外,北京亦強調轄區內銀行應堅持獨立審貸、自主決策、自擔風險原則,擇優支持有核心競爭力的產業聚集區和企業,注重從源頭把控風險。
同時,發揮銀行業同業溝通、協調、自律作用,通過聯合授信、銀團貸款等方式,形成融資協同效應,切實防止多頭授信、過度授信,避免形成新的過剩產能。
記者注意到,北京在支持企業發行債券的同時,亦提出制造業企業應按照市場化、法制化原則實施債轉股,合理加大股權融資力度,加強企業自身債務杠桿約束,降低企業杠桿率。
在中科院金融科技研究所4月24日發布的中國金融科技燃指數(FIRE)報告中,全國59個城市共有5.0436萬家金融科技企業。在排名前20城市中,北京以9830家的金融科技企業數量,位列第一名;同時在金融科技總指數排名上,北京亦為全國第一。金融科技已經成為北京助力實體經濟復蘇、發展的重要標簽。因此在“優化信貸環境”方面,北京強調在金融支持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過程中,充分運用金融創新技術手段。
指導意見顯示,北京將以金融科技為引擎,充分利用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創新技術,推動改革傳統金融機構的服務方式和商業模式,拓展金融大數據的應用場景。推動轄區內銀行在制造業企業信貸審批中運用基于區塊鏈的企業電子身份認證信息系統(eKYC),通過統一賬戶信息,優化開戶流程,減少企業開戶材料重復填報和紙質報送。支持制造業聚集區域利用大數據創新技術,探索建立制造業優質企業“白名單”,為金融機構支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