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從最初的一個創意、一張藍圖,到如今精謹細膩的“工筆畫”,昭示“一帶一路”進入高質量共建的階段。這一政策惠國又利民,與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不僅海淘更便捷,坐著高鐵穿越歐亞不再是夢,海外留學更輕松,就業創業計劃更多,還可以遍覽“一帶一路”好書、好電影,餐桌越來越豐富,盡管它給我們帶來了那么多的改變,但當它潤物細無聲般一天天滲透進我們每天忙碌的生活中時,似乎有點“霧里看花、水中望月”的感覺。
透過中國國家統計局4月16日公布的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18.3%,我們可以從鐵路這樣一個側面,快速撥開薄霧,切實感受中國高質量高速度發展的步伐,同時應證鐵路是“一帶一路”上最耀眼的亮點。
“一帶一路”上鐵路運量快速增長,國鐵集團充分發揮中歐班列戰略通道作用,持續實施口岸擴能增效工程,確保國際供應鏈穩定暢通。據4月15日工人日報報道,二連浩特鐵路口岸進出口運量完成479.03萬噸,同比增長0.6%,中歐班列經二連浩特鐵路口岸出入境693列,同比增長43.8%。
二連浩特位于中國正北方,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西部,西南三面與美麗富饒的蘇尼特草原相鄰,北與蒙古國扎門烏德隔界相望,僅有著18平方公里的城市面積,作為中國通往蒙古國的唯一鐵路口岸,積極發揮著向北開放的橋頭堡作用。
窺一斑看全貌,同日,來自人民鐵道報的數據同樣也證實了,鐵路運量在“一帶一路”上最閃亮。一季度,國家鐵路發送貨物9.2億噸,同比增長12%。中歐班列開行3398列,發送32.2萬標準箱,同比分別增長75%、84%;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開行1082列,發送10.7萬標準箱,同比分別增長123%、334%。
預計2021年底通車的中老國際鐵路也可望成為“一帶一路”上的新期待。中老鐵路是一帶一路、中老友誼標志性工程。從2015年以來,昆明局集團公司和參建各方發揚“精雕細琢、砥礪奮進、齊心協力、賡續友誼”的精神,不論晝夜、不分你我、不惜代價,抗疫情、戰酷暑、斗泥石流,日夜奮戰在建設工地和現場,渴望早日建成國際大通道,為“一帶一路”增光添彩。據媒體報道,中老鐵路玉磨段項目進展順利,全線路基、橋梁已基本完成,全線93座隧道已貫通91座,剩余2座隧道工期處于可控范圍內。玉磨段采用2臺鋪軌機上下行線路同時鋪軌,2月中旬開始增加磨憨至玉溪方向反向人工鋪軌作業,晝夜施工,鋪軌抵達普洱,實現鋪軌過半目標。普洱站、西雙版納站等11個車站主體結構施工已全部完成,開始裝飾裝修。磨憨口岸站3月21日成功架設玉磨鐵路首條接觸網導線,標志著中老鐵路西雙版納州境內牽引供電安裝工程進入上部掛網架線階段。
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交織疊加之際,恰逢20周年的博鰲亞洲論壇于4月21日在海南博鰲落下帷幕,在這場盛會上,中國鐵路一如既往向世界展示了高標準、高質量的中國高鐵服務品牌,中國鐵路無疑用一個個數據奏出了“一帶一路”的最強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