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amp id="kc0km"></samp>
    <ul id="kc0km"></ul>
    <strike id="kc0km"></strike>
    <strike id="kc0km"></strike>
  • <kbd id="kc0km"><acronym id="kc0km"></acronym></kbd>
    <code id="kc0km"></code>
    <noframes id="kc0km"></noframes>
  • “中國專家帶來豐收和希望”

    2021-05-07 10:07:33 作者:呂 強 鄒 松 陳效衛 龔 鳴

    新冠肺炎疫情給糧食安全保障帶來挑戰,加之蝗災、極端天氣等因素影響,全球糧食安全及短缺問題更加嚴峻。在聯合國糧農組織—中國南南合作計劃的支持下,一些發展中國家努力克服困難,促進糧食生產和農業可持續發展水平提升。

    創新技術“雪中送炭”

    ——馬達加斯加雜交水稻面積超5萬公頃增產15萬噸

    進入5月,馬達加斯加馬義奇鎮的稻田開始泛出金色。看著眼前即將收獲的稻子,年輕的農戶哈西納說:“在中國專家指導下,我們學會了旱地育秧技術,及時插上了秧,稻田長勢很不錯!”

    去年底,馬達加斯加遭遇干旱,雨季遲遲不至,農民無法播種育秧。一旦錯過播種最佳季節,水稻將面臨減產。在大家一籌莫展之際,馬義奇雜交水稻高產示范基地的中國專家嘗試推出旱地育秧,通過充分松土、合理施肥、井水澆灌等,使得水稻種子及時播種,成活率達到90%以上。

    在中國專家手把手指導下,示范基地周邊近千家農戶都通過旱地育秧及時完成了移栽。目前,水稻進入蠟熟期,部分已開始收割,初步預計高產示范區的產量將達每公頃10噸以上。

    馬達加斯加馬義奇雜交水稻高產示范基地是聯合國糧農組織—中國南南合作計劃下的項目點。從2019年開始,中國專家組來到馬義奇鎮,交流分享農業技術。疫情防控期間,中國專家堅守田間地頭,為農戶提供技術指導和培訓。聯合國糧農組織評價說,中國專家的堅守和付出,是“為當地農民雪中送炭”。

    截至2020年底,馬達加斯加的雜交水稻種植面積累計超過5萬公頃,增產15萬噸稻谷,為農民帶來致富希望。

    “水稻長勢良好,農民由衷高興,我們也十分欣慰。”常到雜交水稻示范田里視察的馬達加斯加農業、畜牧業和漁業部部長呂西安·拉那利維魯說,中國專家帶來了優質的水稻品種和先進的農業技術,幫助農民克服疫情危機,是實現馬達加斯加糧食安全的重要保障。

    農業發展更具韌性

    ——為期3年的佛得角農業支持項目將直接惠及超4500人

    佛得角距離西非海岸線500多公里,作為島嶼國家,自然資源匱乏,經濟發展相對滯后,特別是農業基礎比較薄弱,糧食自給率較低。多年來,中國與佛得角開展多種形式合作,支持佛得角農業生產能力建設。2016年至今,佛得角先后有6批次49人前往中國接受培訓,涵蓋食品安全、農產品加工、漁業生產及開發等領域。中國援佛得角農產品初加工中心建成已有5年,專門進行農產品清洗、挑選、分揀、冷儲藏等,為解決當地就業作出了貢獻。

    回憶起2019年在中國參加培訓的經歷,佛得角衛生部主管農業安全的技術官員埃沃拉說:“我們參觀了很多農產品加工廠,學習了中國玉米、大豆等農產品的加工和儲存技術,對佛得角農業技術創新很有啟示。同期參加培訓的還有其他葡萄牙語國家學員,培訓也為我們之間搭建了交流平臺。”埃沃拉說,到中國學習交流的機會十分寶貴,希望更多年輕人掌握農業知識和技術,為佛中糧食合作出一份力。

    今年2月初,聯合國糧農組織—中國南南合作計劃捐資150萬美元,啟動佛得角農業支持項目,以提升佛得角糧食生產能力,促進糧食與營養安全。項目為期3年,主要支持農業生產、病蟲害防治、畜牧業發展、海藻養殖等重點領域,由聯合國糧農組織、佛得角農業與環境部和中國農業農村部合作開展。中國將派遣7名專家前往佛得角,開展一系列能力建設和實地培訓活動。

    聯合國糧農組織駐佛得角代表安娜圖扎表示,項目將直接惠及超4500人,幫助佛得角減少貧困、促進就業,尤其是促進女性和青年就業。佛得角農業與環境部部長吉爾貝托說:“開展這個項目的同時,做好水土保持和應對氣候變化等工作,佛得角的農業將更具韌性、更加智能。”

    生產生活越來越好

    ——援巴新旱稻技術讓當地農民收入翻番

    眼下,正是巴布亞新幾內亞東高地省旱稻豐收季節。伊基薩卡村村民岡紐爾種的5畝地收獲了1200公斤稻谷,賣出了近5000基納(1基納約合1.82元人民幣),相當于當地家庭年均收入。“短短幾個月,我的收入就翻了番!”岡紐爾說。

    巴布亞新幾內亞糧食依賴進口,大米進口比例達90%。東高地省因海拔高、氣溫低,缺乏灌溉系統,無法種植水稻。當地人喜食大米,迫切希望在自己的土地上種植稻谷。2018年11月,中國和巴布亞新幾內亞簽署為期3年的援巴新菌草、旱稻技術項目。次年9月,東高地省多地開始種植旱稻,4個月后即喜獲豐收。

    中國援巴新菌草和旱稻技術項目專家組組長林應興介紹,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專家組在當地成功地推廣旱稻宿根法栽培,播種1次可在7個月內收割2次,極大提高了糧食生產能力。東高地省省長努姆說,旱稻種植不施農藥,無污染,米質中等偏上,大米黏性大、口感好,在市場上很搶手。

    納格米尤法村村民埃瑟一家此前靠種紅薯和蔬果為生,年收入四五千基納,5個孩子上學都有困難,大米更是吃不起。埃瑟試種了2畝旱稻,今年賣了2500多基納。初嘗豐收的喜悅,埃瑟信心滿滿:“我準備繼續擴大種植面積,相信孩子的學費、吃飯問題都能解決。”

    在菲尼圖古村村長托尼看來,中國專家組引進旱稻,幫助當地實現了“雙豐收”。“專家組幫助農民掌握種植技術,糧食產出高了,生活好起來了。村民之間的土地糾紛也少了,凝聚力增強了。中國專家帶來豐收和希望!”

    去年底,東高地省6個區成立旱稻生產合作社,從中國定購整套大型碾米設備,建立稻谷加工廠,進一步完善旱稻全產業鏈。努姆說,中國旱稻和菌草項目在助力巴布亞新幾內亞減貧、應對饑餓和增強糧食安全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掃一掃分享本頁
    亚洲国产精品尤物yw在线| 人妻少妇偷人精品无码|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沈樵| 在线精品视频播放| 国产精品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91在线精品中文字幕|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 | 91精品免费久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主播精品福利19禁vip| 久久国产精品一区免费下载| 女同久久另类99精品国产| 国产精品涩涩涩视频网站| 国产精品久久久99| 国产精品久久自在自线观看| 亚洲精品A在线观看| 国产揄拍国内精品对白| 亚洲人成在线精品| 视频一区精品自拍| 色综合久久精品亚洲国产| 最新在线精品国自av| 亚洲第一区精品观看| 伊人久久精品无码麻豆一区| 国产免费阿v精品视频网址| 狠狠色伊人久久精品综合网|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98|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不卡一二区| 国产免费阿v精品视频网址| 中文字幕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玖玖玖在线资源| 亚洲乱码精品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原创巨作av| 精品人妻无码区在线视频 |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 | 人妻无码久久精品| 一本精品中文字幕在线|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二区一|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