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作業要小心!這些股票讓基金虧了大錢】不少投資者喜歡抄基金經理的作業,但稍有不慎,會和基金經理一起掉進“坑”里。東吳證券分析了2011年至2020年的10年時間里,讓公募基金虧損嚴重的30只個股,歷史數據顯示,基金虧損股下跌前估值處于高位。今年一季度,也有多只個股讓基金虧了大錢,加強對基金虧損股基本面的甄別十分重要。
不少投資者喜歡抄基金經理的作業,但稍有不慎,會和基金經理一起掉進“坑”里。
東吳證券分析了2011年至2020年的10年時間里,讓公募基金虧損嚴重的30只個股,歷史數據顯示,基金虧損股下跌前估值處于高位。今年一季度,也有多只個股讓基金虧了大錢,加強對基金虧損股基本面的甄別十分重要。
東吳證券計算了2011-2020年每一個季度,主動管理型公募基金(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靈活配置型)前十大重倉股中,凈值貢獻度(重倉股對基金凈值貢獻度=持股市值占基金凈值比例*個股漲跌幅)最小的個股。
然后在所有樣本基金中,統計出現次數最多的5只個股,進入當季度公募基金“虧損榜單”。為避免指數快速下跌對大市值股票的影響,剔除2011年3季度、2015年3季度、2016年1季度、2018年2季度、2018年4季度等5個指數快速下跌的季度數據。
結果顯示,全部基金重倉虧損股上榜當季度平均跌幅為-12.4%,較上證綜指相對跌幅為-16.3%,上榜后繼續持有1 年既無絕對收益也無相對收益。
基金重倉虧損股上榜后1年內無絕對/相對收益
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篩選出上榜次數最多的前30只個股,龍頭占比70%,多為消費、科技制造、金融地產等行業。
統計顯示,78%的基金重倉虧損股下跌源于殺估值,87%的虧損股上榜季度業績增速環比下滑。從股價表現來看,多數虧損股上榜后1年沒有絕對收益和相對收益,僅部分消費龍頭此后上漲可填補漲幅。
在30只基金重倉虧損股中,21家還繼續被公募基金較大比例持有,有9家公司被拋棄,截至2020年年底,這9家公司的基金重倉持股比例不到1%。就這9只個股來看,伴隨基金持股下降的是其股價的大幅下跌,2020年末股價較近十年最高價回撤幅度平均達到63%,其中最高的造假股ST 康美回撤90%,最低的上汽集團回撤24%。
從今年一季度情況來看,讓公募基金虧大錢的前10個股中,消費板塊占比最高達6只,涉及食品飲料、醫藥、家電。今年一季度虧損股平均跌幅19.3%。
從基金持股變動來看,除了五糧液以外,和去年年底相比,其余基金重倉持股比例均有所下滑,其中,立訊精密下滑比例最大,接近4個百分點。值得注意的是立訊精密4月以來也發生多筆大宗交易,機構間博弈較為激烈,買方為機構的共有9筆,成交金額為4.67億元,賣方為機構的共有12筆,成交金額為4.47億元。
從基本面情況來看,一季度美的集團、中國平安、恒瑞醫藥、洋河股份、恒生電子凈利潤復合增速環比回落,中國平安、恒瑞醫藥、五糧液、洋河股份ROE(TTM)環比下滑。
對于普通投資者而言,東吳證券分析師姚佩表示,高位估值下,股價對于負面信息更為敏感。上述30只基金虧損股下跌前,其估值(PE/PB)分位數均值都在50%以上,甚至有34%的虧損股上榜前的估值,為近3年80%以上分位。在事件沖擊下,業績增速下滑不及市場預期從而導致殺估值。在當下機構重倉股高度重合的背景下,投資者應密切跟蹤個股基本面,警惕上述類似事件沖擊導致的殺估值。
同時他提醒,應盡量規避“棄子”型公司,即同質化競爭激烈、集中度難以提升、景氣趨勢性下行、商業模式不確定的細分賽道中的“問題”公司,以及缺乏核心研發實力、產品力不足、非理性擴張的公司。
對于抄基金經理作業的行為,滬上一位基金經理表示,自己也會較為關注績優基金經理的持倉,對一些重點持倉進行研究,但在他看來,普通投資者抄作業的時候要格外謹慎。
“基金經理選擇一只股票是基于對公司的全方位的了解和分析,對整個行業的把握,但對普通投資者而言,研究資源有限,如果對這只股票以前就不了解,貿然買入,遇到漲跌時很可能會焦慮,而且基金經理也有出錯的時候,尤其是現在市場行情比較震蕩,當基金經理發現自己判斷出錯的時候,賣出會更加果斷。”上述基金經理表示。
(文章來源: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