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網絡借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召開了2021年專項整治工作電視電話會議。會議指出,當前,網貸專項整治工作的重心已轉入存量風險處置和長效機制建設,要健全網貸風險監管長效機制,最大限度維護投資人合法權益。
據了解,專項整治工作啟動以來,網貸存量風險大幅壓降,增量風險完全遏制。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末,3210家網貸機構存量業務已經清零,對存量尚未清零的機構,建立跟蹤機制定期通報督導,4676家納入專項整治的網貸機構全部停止開展業務。中央部門和地方建立常態化監測機制,及時取締違規機構。
在高風險機構處置方面,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對嚴重違法平臺立案打擊。公安機關緝捕外逃犯罪嫌疑人近百名,形成強大震懾。在追贓挽損方面,公安機關累計追繳涉案資產價值約860億元。北京、廣東等地依法追繳明星代言費、廣告費、高管獎金取得一定成效。各地還采取引入征信系統和地方資產管理公司等嘗試性措施,不斷提高債務追償專業化水平。此外,各地持續加大金融知識宣傳力度,人民群眾的投資風險意識和對金融詐騙的防范意識明顯增強。
會議強調,雖然網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取得明顯成效,但要高度警惕各類違法違規互聯網金融活動死灰復燃,持之以恒地做好網貸存量風險處置工作,堅決維護人民群眾合法財產利益。
會議指出,當前,網貸專項整治工作的重心已轉入存量風險處置和長效機制建設,首先,要加大正常退出機構風險化解力度。要持續加大監測力度,嚴禁停業機構開展新的網貸撮合業務。要督促有關機構制定并嚴格執行明確的兌付工作計劃和應急預案,鼓勵從多方面保全資產。要強化管控,加強對重點平臺監測,加大民事訴訟介入力度。
其次,要依法加快刑事立案機構資產處置進度。進一步加大涉案資產追繳處置統籌力度,提升案件偵辦和審判效率。切實做好“陽光辦案”,及時公布案件處置進展,回應出借人的關切。對于難以良性退出、出借人反映強烈的機構以及停業后轉入線下繼續經營的機構,要盡快將線索移送公安機關。
再次,要最大限度地維護投資人合法權益。要因地制宜、多措并舉追繳被不法分子貪污、挪用或被借款人惡意逃廢的出借資金。利用反洗錢系統加大對網貸平臺及其股東資金流向的穿透監控,嚴厲查處違法違規行為,加快推進網貸機構借款人納入央行征信系統。鼓勵各地通過信用懲戒、資產追蹤、靈活變現等多種方式,防止借款人逃廢債,提高出借人兌付比例。
最后,要健全網貸風險監管長效機制。對任何非持牌從事互聯網放貸業務的平臺,一律按照非法金融活動進行查處。要強化科技監管力量,充分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提高監管有效性。要加強投資者教育和適當性管理。要堅持鼓勵金融市場依法公平競爭,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及時制止“偽創新”“亂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