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公司”市值增長5200億元!外資加倉下 核心資產或迎來新一輪上漲周期】近期,以“茅公司”為代表的核心資產指數持續強勢上漲,而核心資產強勢歸來的背后一定程度上除了歸因于市場均值的回歸,其還與機構的長期增配、更加迎合當前社會經濟的生態模式有關,不斷增厚的護城河讓他們能夠穿越牛熊。二季度以來,在內外資的合力下,“茅公司”市值增長5200億元。
近期,以“茅公司”為代表的核心資產指數持續強勢上漲,而核心資產強勢歸來的背后一定程度上除了歸因于市場均值的回歸,其還與機構的長期增配、更加迎合當前社會經濟的生態模式有關,不斷增厚的護城河讓他們能夠穿越牛熊。二季度以來,在內外資的合力下,“茅公司”市值增長5200億元。
醫藥“茅”領銜“茅公司”市值增長
跌幅較大的核心資產或重現配置機會
二季度以來(截至5月17日收盤,下同),以Wind “茅指數”41家公司為代表的核心資產持續強勢,僅5月14日、5月17日兩天時間,“茅指數”就分別上漲了2.63%和2.79%(見圖1)。
圖1 茅指數表現
數據來源:Wind
統計數據顯示,“茅指數”包含的41家公司二季度以來平均漲幅達到8.45%,大幅跑贏了同期滬深300的2.7%漲幅。個股中,通策醫療、億緯鋰能、歌爾股份、片仔癀、愛爾眼科、智飛生物、東方財富等漲幅均超過20%,而邁瑞醫療、寧德時代、金山辦公、藥明康德、長春高新、瀘州老窖等19余只個股漲幅也超過10%。
隨著股價上漲,“茅指數”公司的整體市值得到進一步攀升,粗略計算,二季度以來的整體市值增長了5200億元。其中,標的股招商銀行、寧德時代在個股漲幅達8.90%和15.83%的情況下,市值在二季度以來增長了千億元。
從二季度以來實現市值增長的“茅指數”公司隸屬行業特征看,醫藥、食品飲料、電氣設備和電子行業上榜公司最多。其中,隸屬醫藥行業的公司就有邁瑞醫療、智飛生物、愛爾眼科、片仔癀、藥明康德、通策醫療、長春高新;隸屬食品飲料板塊的個股有五糧液、海天味業、瀘州老窖、貴州茅臺;電氣設備股有寧德時代、億緯鋰能、隆基股份、匯川技術;電子股有海康威視、歌爾股份、韋爾股份等(見表1)。
表1 茅指數公司二季度以來市值增長居前公司(部分)
數據來源:Wind
“茅指數”公司整體市值的增長,背后透露的信息是市場資金仍在繼續追捧核心資產或機構抱團股,并未因前期的大幅調整而對核心資產失去信心。以核心資產中的醫藥股為例,興業證券就明確表示,“年初以來,醫藥行業整體漲幅在所有行業中位居第七,主要是因為隨著國內疫情逐漸受控,各板塊復蘇較好,醫藥的短期比較優勢有所下降,但中長期來看,海外疫情最近出現反復,全球范圍內疫情要完全解決本質還是要依靠特效藥和疫苗,后疫情時代醫藥依然會熱點頻出,從基本面上看,醫藥”內需中剛需“的本質和較好的業績依然能支撐醫藥板塊中長期走牛。”在其看來,“核心資產+細分賽道龍頭”仍是投資主線。
當然,“茅指數”公司中也有部分公司在二季度繼續表現不佳的情況,比如中國平安、美的集團、三一重工、長江電力、格力電器、比亞迪、海爾智家、恒立液壓、牧原股份等,從行業特征來看,它們主要集中在家用電器、機械、農林牧漁、交通運輸、建筑材料等行業(見表2)。
表2 茅指數公司二季度以來市值縮水居前公司(部分)
數據來源:Wind
雖然代表核心資產的“茅指數”標的內部出現明顯分化,但多家研究機構仍判斷認為,跌幅較大的核心資產目前或已重現配置機會了。譬如東北證券就指出,機構抱團股中跌幅較大的一些個股,如工程機械類相關個股或具備了新的關注機會。
“茅公司”東方財富成外資“最鐘愛”股
券商板塊或已開啟新一輪投資機會
其實,核心資產近期的持續上漲,背后除了內資的看好,外資的顯著增配也是重要推動力。統計數據顯示,有近40只屬于陸股通標的“茅指數”公司在二季度超過5成獲得了北上資金增倉,其中,東方財富、歌爾股份、格力電器、東方雨虹等10余家是北上資金最為看好的,增倉規模均超過千萬股(見圖2)。
圖2 2020年以來北上資金持倉東方財富數據
數據來源:Wind
作為二季度以來“茅公司”中外資的“最鐘愛”個股,東方財富在此期間還獲得了近30家券商機構給與的買入評級,股價區間累計漲幅高達26%。值得一提的是,在東方財富持續上漲下,券商板塊近期也迎來了強勢上漲表現,代表性個股湘財證券就連續3個漲停,而新股財達證券更是漲停不斷。對于券商股,研究機構認為,受直接融資擴張趨勢不改、ROE有望持續上行、券商財富管理持續增長以及低估等多個因素驅動,經過此前持續調整后,券商或已迎來新一輪投資機會。
整體而言,梳理近期受到外資顯著增倉的公司基本面情況,可發現絕大多數公司的基本面是良好的,最新的年報和一季報實現了大幅增長,比如東方財富的2020年報、2021年一季報就顯示,凈利潤分別增長了160.91%和118.67%;再比如獲得北上資金增倉居前的歌爾股份,2020年報和2021年一季報也顯示,凈利潤分別增長了122.41%和228.41%(見表2)。
表3 外資增倉居前公司以及業績表現
數據來源:Wind
(文中提及個股僅為舉例分析,不做買賣建議。)
(文章來源:證券市場紅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