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關于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應用和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發布,在賦能實體經濟、提升公共服務、夯實產業基礎、打造現代產業鏈、促進融通發展五方面共提出22項重點任務。《意見》提出,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區塊鏈名企,培育孵化區塊鏈初創企業,鼓勵打造獨角獸企業。
《意見》提出,到2025年,區塊鏈產業綜合實力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產業初具規模。區塊鏈應用滲透到經濟社會多個領域,在產品溯源、數據流通、供應鏈管理等領域培育一批知名產品,形成場景化示范應用。培育3~5家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骨干企業和一批創新引領型企業,打造3~5個區塊鏈產業發展集聚區。區塊鏈標準體系初步建立。到2030年,區塊鏈產業綜合實力持續提升,產業規模進一步壯大。區塊鏈成為建設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發展數字經濟,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支撐。
在深化行業應用方面,《意見》部署了兩項重點任務:一是發揮區塊鏈在優化業務流程、降低運營成本、建設可信體系等方面的作用,培育新模式、新業態、新產業,支撐數字化轉型和產業高質量發展。二是推動區塊鏈技術應用于政務服務、存證取證、智慧城市等公共服務領域,加快應用創新,支撐公共服務透明化、平等化、精準化。
在區塊鏈產業鏈培育的布局方面,《意見》提出,培育一批區塊鏈名品、名企、名園,建設開源生態,堅持補短板和鍛長板并重,加快打造完備的區塊鏈產業鏈。
具體舉措包括:建設行業級聯盟鏈,打造一批技術先進、帶動效應強的區塊鏈名品。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區塊鏈名企,培育孵化區塊鏈初創企業,鼓勵打造獨角獸企業。結合“監管沙盒”理念打造區塊鏈發展先導區,支持基礎條件好的園區建設區塊鏈產業名園等。
在推動區塊鏈與其他新一代信息技術融通發展方面,《意見》提出,將區塊鏈技術應用于工業互聯網的標識解析、邊緣計算、協同制造等環節,培育新模式、新業態。建設基于區塊鏈的大數據服務平臺,促進數據合規有序地確權、共享和流通。利用云計算構建區塊鏈應用開發、測試驗證和運行維護環境。發展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合約等新技術,探索利用人工智能技術提升區塊鏈運行效率和價值創造能力。
工信部有關負責人表示,“十四五”時期,隨著全球數字化進程的深入推進,區塊鏈產業競爭將更加激烈,出臺《意見》,有助于進一步夯實我國區塊鏈發展基礎,加快技術應用規模化,建設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區塊鏈產業生態體系,實現跨越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