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世界各國經濟遭遇重創,為緩解疫情造成的經濟下行危機,各國政府紛紛出臺一系列經濟促進政策。我國在實施嚴密的隔離防疫措施后,經濟在短暫停擺后快速復蘇,股票市場隨之回暖。與此同時,我國資本市場并未停下前進的腳步,新《證券法》正式實施,創業板實施注冊制試點,新三板轉板制度發布,改革持續深化。
公募基金行業在經歷了二十余年的規范化發展后,已經成為了金融機構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主體。2020年,得益于股票市場的上漲,投資者借“基”入市熱情高漲,公募基金特別是權益類公募基金受到人們追捧,全年新成立的公募基金數量達到2275只,繼續運營的基金數量超過1.1萬只。同時,公募基金的資產管理規模再創新高,至2020年底已超過20萬億元,較2019年增長36.5%。公募基金憑借其專業的投資能力,為投資者提供了專業化的理財服務和分散風險的渠道,越來越多的投資者選擇以基金的途徑參與權益市場的博弈。
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民生財富管理研究中心通過科學全面的研究,對我國公募基金行業的發展情況和業績表現進行系統性梳理,研究成果《2021年中國公募基金研究報告》于日前由經濟科學出版社出版發行。
報告以股票型公募基金作為重點研究對象,以萬得全A指數作為業績比較基準,深入分析了基金的業績、選股擇時能力、業績持續性等內容。
從收益表現來看,2003~2020年,股票型基金的累計收益率是大盤指數的3倍,在近三年和近五年,其收益也顯著高于大盤指數。從風險調整后收益表現來看,股票型基金在承擔同樣的風險時,能夠取得高于大盤指數的風險調整回報。因此整體來看,股票型基金的業績要優于大盤。
對于投資者而言,選擇一只優秀的基金是他們投資成功的關鍵,而影響基金業績的因素主要可以分為選股能力和擇時能力。報告首先以股票型公募基金產品的數據為主線展開研究。分析發現,近五年(2016~2020年)有32%的基金產品具有選股能力,有11%的基金產品具有擇時能力。相較選股能力,具備擇時能力的基金產品數量更少。
基金運作過程中,基金經理作為基金管理的核心人物,在各個環節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本報告通過將同一基金經理管理的不同基金產品的業績進行拼接,以分析基金經理層面的選股與擇時能力。研究發現,分別有49%和21%的在職和離職的基金經理具有顯著的選股能力;分別有12%和11%的在職和離職的基金經理具有顯著的擇時能力。值得一提的是,報告發現基金經理的選股和擇時能力呈現出負相關關系,即基金經理的選股能力越強,其擇時能力越弱;而擇時能力越強的基金經理,選股能力越弱。
此外,報告還探討了公募基金的業績是否可以持續。以三年為排序期,檢驗結果顯示,過去收益率較高的基金在未來一年有較大概率繼續獲得較好的收益,過去收益偏低的基金在未來一年有一定概率仍然收益不佳。同時,過去三年夏普比率排名靠前或靠后的基金在未來一年有較大概率仍然排名靠前或靠后。因此,公募基金風險調整后的長期業績能夠作為投資者選擇基金時的重要參考依據之一。
《2021年中國公募基金研究報告》通過定性的歸納總結和大量的數據分析,力求以客觀、獨立、深入、科學的方法,對我國公募基金行業的一些基礎性、規律性的問題做出深入分析,使讀者對公募基金行業整體的發展脈絡有一個全面而清晰的認識,加深對公募基金發展現狀的理解,同時也為關注公募基金行業發展的各界人士提供一份可以深入了解公募基金的參閱材料。
民生財富管理研究中心依托于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由中國民生銀行捐建。主要研究領域包括股票市場、債券市場、共同基金、對沖基金、陽光私募基金和金融衍生品市場等,以及互聯網金融、利率市場化等現階段熱點問題。旨在運用先進科學的量化研究方法,通過理論結合實踐,分析研究眾多金融市場的產品和投資策略,搭建學術研究和金融業界交流的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