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6月8日各地已披露數據顯示,6月上半月地方債計劃發行量達4741.64億元。專家預計,6月全月地方債發行量或達8000億元,接近5月實際發行規模。在今年適當放寬發行時間限制的情況下,地方債發行安排或持續至年末,發行節奏料更趨平滑。此外,在更加嚴格的監管導向下,后續專項債資金使用效率有望得到一定提升。
發行節奏明顯放緩
財政部最新數據顯示,5月各地組織發行地方政府債券8753億元。其中,新增地方政府債券5701億元,再融資債券3052億元。1月至5月,各地已組織發行新增地方政府債券9465億元。其中,9351億元使用2021年債務限額,完成已下達債務限額的21.91%。
東吳證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李勇介紹,2019年和2020年前5個月的地方政府新增債券發行量占全年發行量比例分別在47%和59%左右。相比之下,今年地方債發行節奏明顯放緩。
李勇分析,今年地方債發行放緩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在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擾動下,逆周期政策發力,發行限額大幅提升。部分地方債募集資金未落實到具體項目,導致發行新增債券的迫切性下降。這一點可從財政存款余額走高的情況得到印證,在2020年稅收收入承壓情況下,財政存款賬面資金充沛的局面延續至今年。
另一方面,今年GDP增速目標定為6%以上,穩增長壓力較小,地方政府發行新增債券意愿有所下降。“5月經濟發達地區地方債發行量多不及預期。”他說。
發行過程或貫穿全年
最新數據顯示,6月1日至15日,各地共計劃發行地方政府債券4741.64億元,其中新增債券3385.56億元。
中泰證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周岳表示,從5月末各地披露的6月地方債發行計劃來看,按照4月和5月實際發行與計劃發行比例推算,預計6月地方債發行規模約為8000億元。
“今年的供給節奏更接近于同樣沒有提前批額度下達的2016年至2018年。根據這三年的數據,對后續發行量進行預測,全年供給壓力可能將在第三季度釋放。”李勇稱。
廣發證券資深宏觀分析師吳棋瀅認為,新增專項債發行進度顯著慢于前兩年,6月至9月將迎來一波發行高峰。財政發力主要時段仍大概率落在三季度和四季度前半段,這將對下半年經濟持續增長起到一定支撐作用。
早在年初召開的全國財政工作會議上,財政部部長劉昆就表示,要按照“資金跟著項目走”的原則,適當放寬發行時間限制,合理擴大使用范圍,提高債券資金使用績效。
在周岳看來,今年地方債新增限額下達較晚、發行較慢,且財政部提出“適當放寬發行時間限制”,地方債發行或持續至年末。
資金使用效率有望提升
方正證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齊晟認為,今年在專項債準備、審核、發行和落地全套程序上的要求都更加嚴格,發行總量或難超預期,控制在10月以前完成大部分債券發行的難度也較大。
周岳表示,政府去杠桿指的是包含隱性債務在內的總體杠桿,反而需要通過發行顯性債務緩解地方政府財政壓力,從而更好地化解隱性債務。
財政部日前披露,經全國人大批準,2021年預算安排新增地方政府債務限額44700億元。其中,一般債務限額8200億元,專項債務限額36500億元。經國務院批準,財政部已下達2021年新增地方政府債務限額42676億元。其中,一般債務限額8000億元,專項債務限額34676億元。
對于新下達的地方政府債務限額“有零有整”,吳棋瀅解釋稱,專項債限額下達34676億元可能與專項債發行必須一一對應具體項目有關。往年專項債存在的問題是項目前期準備不足導致債券資金閑置,在更加嚴格的項目審核和匹配下,專項債后續推進和使用效率有望得到一定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