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是線下保險經代公司注冊量暴降,一邊是線上保險經代機構業務的高速成長。
受新冠疫情等因素的疊加影響,前5個月保險業增速降至冰點。在保險業苦尋增長“拐點”的背后,資本對成立線下保險經代公司的熱情開始降溫。企查查數據顯示,1月1日-6月21日,注冊新成立的線下保險經代公司為2560家,同比大幅下降40%。
目前保險經代機構的業務線上化還看不到天花板。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披露的數據顯示,2020年互聯網人身險公司保費收入2111億元、互聯網財產險公司達798億元,互聯網總保費收入2909億元,互聯網保險滲透率僅為6.4%,人身險、財產險互聯網滲透率分別為6.3%、6.7%,依然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線下保險經代公司降溫
今年以來,保險業的持續低迷正蔓延至保險經代機構。企查查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21日,年內在注冊新成立的企業中,企業名中帶有“保險代理”、“保險經紀”、“保險公估”等關鍵字樣的公司合計達2560家,較去年同期下降40%。
保險經代公司注冊成立數量驟降的背后是,今年保險業的持續低迷。目前銀保監會暫未披露今年全保險行業保費增長數據,但龍頭險企保費增速基本陷入停滯:1—5月份,五大險企保費收入合計約1.3萬億元,同比僅增長0.69%;5月份,中國太保、中國平安、中國人保和新華保險甚至出現同比負增長。
近兩年新成立的保險經代公司除極個別定位在線上經營之外,絕大多數為線下經營。受新冠疫情的影響,線下保險經代模式受到沖擊。弘康人壽副總經理周宇航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新冠疫情對保險公司最主要的影響是險企未來與客戶的觸達方式可能會發生一些變化,直接的、面對面的觸達方式在將來的比例會越來越小,很多觸達將是非接觸式觸達。
保險經代公司作為保險公司保費收入的一大渠道,其生存狀態受制于行業的整體增速。受疫情等原因的疊加影響,行業保費增速自今年2月份以來遲滯不前。多位險企人士對記者表示,目前行業保費增速緩慢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一是受去年疫情影響,今年續期保費對總保費增速的貢獻不明顯;二是年初新舊重疾定義切換之際,一些險企猛推舊版重疾,透支了未來的保險客戶需求;三是疫情后期行業加速轉型,包括加大保障型產品、清除無效人力、提升績優人力等,但轉型效果短期內難以體現。
一家合資壽險公司健康險相關負責人就記者表示:“年初各壽險公司的新舊重疾切換及促銷,嚴重透支了客戶未來幾個月的保險需求,三、四季度有可能‘緩過勁來’。近期同業都在做增額壽險,我們也在推動,但消費者對這類產品的熱情遠不及重疾險。”
隨著越來越多的保險經代公司涌入這一領域,保險經代公司也開始“內卷”,異常激烈的競爭讓部分擬成立保險經代公司的機構望而卻步?!蹲C券日報》記者獨家獲得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專業保險代理與保險經紀公司合計取得的保費收入為僅為373億元,對行業保費的貢獻僅為2.63%。但今年以來注冊新成立的保險經代公司為2560家,保險經代公司能否搶占保險公司個人代理人渠道、銀保渠道的保費市場份額仍有待驗證。
線上保險經代保費速增
線下經代公司的最大優勢是,通過面訪客戶并為其解讀條款迅速建立與客戶之間的信任連接,專業的一對一保障方案還有利于打消客戶的信任疑慮。此外,線下保險銷售還可對接多種服務,如健康管理及養老服務等。而線上渠道則不具有這種優勢。但是,新冠疫情發生后這一現狀開始逆轉,疫情促進線上經代機構的業務快速增長。
“受新冠疫情影響,2020年以來代理人線下業務開展受到一定程度抑制,代理人渠道的展業與獲客模式向線上化進行遷移,代理人展業的線上化遷移帶動險企日常經營管理的線上化與智能化。”開源證券分析師高超如是說。
“疫情期間,不少老人都學會了在線支付,對于類似我們這種優先以互聯網渠道做銷售、推廣、服務的保險公司而言是有利的。因此,要順應這種形勢,對整個銷售方式進行更深遠的改革、轉型。”周宇航表示。
互聯網保險經代公司的業務高速增長印證了上述趨勢。疫情以來,水滴保險、慧擇等互聯網保險經代公司保費出現快速增長。記者從慧擇保險獲悉,今年一季度,其實現總保費13.9億元,同比大增133%,總營收為7.3億元,同比增長195.5%,保費與營收均創下該公司成立以來的季度新高。慧擇保險創始人馬存軍表示,快速增長源于公司積極把握保險業加快數字化和線上化轉型的機遇,以“數據+科技”賦能產業上下游和保險生態鏈。
近日在紐交所上市的水滴公司披露的數據顯示,公司第一季度營收8.83億元,同比增長35.1%。其中,首年保費44.69億元,同比增長42.7%,遠超一季度保險行業整體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