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證券報記者近日獲悉的一份行業交流數據顯示,上半年,車險綜合成本率達到99.9%,中小財險公司車險普遍承保虧損。同時,監管高壓態勢不減,記者從業內獲悉,銀保監會今年二季度組織開展的2021年車險專項檢查結果已經出爐,接受檢查的5家大型財險公司的12家省級機構全部被勒令暫停新車業務。
業內人士表示,車險綜合改革后,車均保費有所下降,手續費管控日益趨嚴,險企過去簡單粗放的“費用競爭”模式行不通了,險企要在風險管理和品牌服務能力上進一步做文章。
綜合成本率包括賠付率和費用率,是業界公認的直接衡量財險業盈利強弱的主要標準。綜合成本率100%時,即代表收支相等,無承保盈利,亦無承保虧損。綜合成本率越低,說明財險公司盈利能力越強。
從上半年的經營結果來看,險企之間的分化較為明顯。數據顯示,行業車險綜合成本率較去年同期有所上升,多數保險公司上半年車險承保虧損,只有少部分公司避免了虧損。上半年,車險綜合成本率小于等于100%的財險公司共有16家,包括人保財險、平安產險、太保財險3家大型險企,以及英大財險、中航安盟保險等13家中小型險企。
同時,保費收入方面出現了一定的地域特征。行業交流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行業車險保費收入同比下降7.1%;內蒙古、吉林下降幅度最大,同比降速均超過20%。有4個地區實現了車險保費正增長,分別是陜西、廣西、深圳和寧波,分別同比增長10.8%、9.9%、4.3%和3.4%。
業內人士分析稱,這4個保費正增長的地區先于行業進行車險改革試點,試點時保費增速已經有所放緩,因此保費基數相對其他地區低一些。這些地區由于試點時間較久,承受能力更強,此次綜合改革全面鋪開后受到的影響也相對較小。
今年3月底,銀保監會召開車險綜合改革半年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宣布計劃組織10個銀保監局對5家主要財險法人機構的12家省級分支機構開展“靶向檢查”。記者獲悉,近期此次專項檢查結果已經出爐,納入檢查的5家大型財險公司的12家省級機構全部被勒令暫停新車業務。
據了解,這5家財險公司分別是人保財險、平安產險、太保產險、國壽財險和中華聯合。人保財險、平安產險各有三家省級分公司被勒令暫停新車業務,太保產險、國壽財險、中華聯合各有兩家省級分公司受到處罰。
業內人士透露,費用過高、擾亂市場秩序是上述機構分公司被暫停新業務的根本原因。未來一段時間,監管部門將繼續保持高壓態勢,低價高費、變相拒保等擾亂車險市場秩序的行為將持續成為被打擊的主要對象。除了暫停新業務外,監管部門還通過點名通報、開罰單等方式倒逼險企合規經營。
據統計,2021年上半年財險公司共被罰219家次,累計罰款6679萬元,無論是罰單數量還是金額均遠高于其他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