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披露的公募基金二季報顯示,電池龍頭股寧德時代已經晉升為公募基金第二大重倉股。陽光電源、天賜材料、恩捷股份等新能源新貴,以及北方華創、圣邦股份、韋爾股份、紫光國微等芯片半導體公司,均進入基金前五十大持倉股名單。
有人春風得意,就有人失意落寞。兩年前的公募基金第一大重倉股中國平安,目前已經從公募基金前五十大持倉股名單中消失,此前被公募重倉多年的格力電器、保利地產等,同樣被公募基金大肆賣出。
新能源、半導體、芯片等新興行業龍頭股被追捧,金融、地產等傳統行業龍頭被拋棄,不僅反映了機構投資者的偏好,還印證了不同行業之間的景氣度差異,這也是時代發展在投資行業上的折射。
一粒沙里見世界。基金重倉股的變動折射了時代的變遷。
寧德時代成公募基金第二大重倉股
天相投顧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二季度,公募基金前五十大重倉股主要分布在消費品及服務、醫藥和信息技術三個行業。其中,消費品及服務行業有15家公司,包括白酒板塊的貴州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洋河股份和山西汾酒,家電板塊的美的集團和海爾智家,乳制品龍頭伊利股份和免稅龍頭中國中免。
在基金前五十大重倉股中,醫藥行業公司有9家,包括醫療器械龍頭邁瑞醫療,醫療服務領域的龍頭愛爾眼科和通策醫療,CXO領域的藥明康德、泰格醫藥、康龍化成、凱萊英等。
除了上述公司,在基金前五十大重倉股中,還有建材防水龍頭東方雨虹、化工行業巨頭萬華化學、互聯網金融龍頭東方財富,以及招商銀行、寧波銀行、平安銀行、萬科A等傳統白馬股。
在過去的兩三年里,市場走出了典型的結構性行情,新能源、半導體、醫藥、消費等行業備受追捧。近日披露的2021年基金二季報顯示,公募基金是這種結構性行情的重要推動力量。
基金二季報顯示,截至今年二季度,在公募基金前五十大持倉股中,新能源概念股高達11只。寧德時代被1129只基金重倉持有,持股總市值高達1237億元,已經超過了五糧液,晉升為公募基金第二大重倉股,距離貴州茅臺僅一步之遙。
從寧德時代的股價走勢看,過去幾年來持續飆漲,今年二季度市值突破萬億元大關,公募基金無疑是該公司股價上漲的重要推動者。
某基金經理感慨,過去兩年來很多持有人會問基金經理為什么不配貴州茅臺,未來如果不配置寧德時代則可能遭遇同樣的質疑。
除了寧德時代,公募基金重倉持有的新能源概念股還包括整車龍頭比亞迪,光伏龍頭隆基股份和通威股份,上游原材料領域有贛鋒鋰業和華友鈷業,電池環節有億緯鋰能、恩捷股份、天賜材料等。
其中,隆基股份被677只基金持有,持股總市值高達598億元,這是公募基金第六大重倉股;億緯鋰能被359只基金持有,持股總市值為350億元;比亞迪被232只基金重倉持有,持股總市值為142億元。
除了新能源龍頭股,在今年二季度躋身公募基金前五十大持倉股的個股中,半導體和芯片概念股同樣引人注目,包括韋爾股份、卓勝微、圣邦股份、紫光國微、兆易創新等。其中,韋爾股份同時被276只基金抱團持有,持股市值為231億元;卓勝微被218只基金重倉持有,持股市值為182億元。
銀行、保險及地產等行業被冷落
和新能源和半導體等熱門行業被追捧相對應的是,過去兩三年來,銀行、保險及地產等行業愈發被冷落。
觀察基金重倉股變動情況可以發現,公募基金的大量賣出,也是這些傳統行業個股股價下跌的重要原因。
截至今年二季度,在基金前五十大重倉股中,此前多年來被基金重倉的格力電器、中國平安、保利地產等,已經被擠了出去。截至今年二季度,僅有154只基金持有格力電器5650萬股,持股市值僅29.4億元。公募基金第五十大重倉股是通威股份,持股市值高達125億元。過去多年來被基金重倉的格力電器,已經被公募基金拋棄。
根據公募基金季報披露的數據,2020年底,共有316只基金重倉持有格力電器,共持有1.74億股,持股市值為108億元;到了今年一季度,共有435只基金持有格力電器2.28億股,持股市值為142億元。綜合公募上述持倉變動情況可以發現,今年二季度公募基金在格力電器上大撤退,格力電器同期股價下跌近17%,公募基金的賣出無疑是重要推力。
格力電器的“難兄難弟”,還有中國平安和保利地產。
截至今年二季度,共有334只基金持有中國平安1.25億股,持股市值僅80億元。數據顯示,僅僅兩年前的2019年二季度,中國平安還是公募基金的第一大重倉股,被989只基金重倉持有4.69億股,持股市值為416億元,而當時公募基金持有貴州茅臺的總市值才387億元。短短兩年時間,中國平安從公募基金的最愛,轉眼變成了“棄子”。
從中國平安的股價表現情況看,從2019年三季度至今年二季度的整整兩年時間里,其股價跌幅超過23%。進入7月,中國平安股價再度大跌,月度跌幅高達17%。
從賣方研報可以看出,中國平安過去兩年來面臨了疫情沖擊、渠道和產品轉型的陣痛,新業務表現也不及預期。
重倉股變化折射時代變遷
從某種程度上說,基金重倉股是一面鏡子。基金重倉股的變動情況,不僅反映了產業變遷,還折射了社會發展趨勢。
從過去幾年來的市場表現看,新能源板塊異軍突起。對于新能源板塊來說,并非簡單的主題性躁動投資,而是貫穿很多年的超級投資機會。不管是新能源汽車還是光伏風電,都處于加速滲透階段,尤其是新能源汽車,未來會持續不斷地迎來催化因素,推動行情進一步上行。
滬上某基金分析人士表示,對于資本來說,追逐更高回報永遠是原動力。基金經理在布局時,總會選擇潛在回報最大的地方,這從基金新進重倉股也可一窺端倪。
根據天相投顧統計數據,截至2021年6月底,基金新進的前五十大重倉股主要集中在高景氣度行業,在原材料領域新買入了斯迪克、雙星新材、中礦資源等;在信息技術領域買入了匯頂科技、南大光電、華天科技、富滿電子等;基金還新進了精達股份、科瑞技術、長川科技、先惠技術等。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上市不久的次新股也被基金快速買入,包括CRO新銳公司皓元醫藥、半導體封裝設備商新益昌、化妝品領域的貝泰妮等。
從上述基金新進標的可以看出,基金更多聚焦于新科技、新產業、新消費。以斯迪克為例,該公司是國內功能性涂層復合材料行業的領跑者,未來將通過募投項目發力高毛利率的電子級膠粘材料,并有望拓展至新能源車鋰電池散熱材料市場。今年二季度被眾多基金大舉買入的富滿電子,被視為優質模擬芯片龍頭公司,公司的相關產品也在加速放量。
除了上述時代變遷的因素,基金重倉股的變動情況還反映了機構投資邏輯的變化。過去幾年來,隨著一系列監管政策的推出,基金更加關注上市公司所屬行業的景氣度,也更多地聚焦上市公司的核心競爭力。今年二季度被基金剔除出前五十大重倉股的公司,包括有色領域的云南銅業、河鋼資源,地產裝修領域的惠達衛浴、東易日盛、精工鋼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