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上市公司半年報漸次披露,QFII二季度持股情況浮出水面。Choice數據顯示,截至8月2日,共有22家QFII出現在36家A股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股東名單中。二季度成長風格表現相對較為強勢,以重倉大金融和消費板塊見長的QFII持倉風格略有改變,明顯加大了對先進制造板塊的配置力度。展望后市,多家外資機構表示,未來布局將緊盯先進制造行業。
從QFII持股變動情況來看,二季度QFII重點加碼了先進制造板塊,持股風格更偏向成長。具體來看,和一季度相比,QFII加倉了機床設備行業的昊志機電、電子設備制造行業的信維通信,以及和新能源產業鏈相關的邁為股份、龍蟠科技等。此外,二季度,QFII成為臺基股份、樂鑫科技等芯片股的新晉前十大流通股股東。
值得一提的是,二季度QFII加倉的公司上半年業績表現大多較為亮眼。以樂鑫科技為例,今年上半年營業收入為6.31億元,同比增長115.07%,歸母凈利潤為1.02億元,同比增長192.23%。類似的還有邁為股份,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2.39億元,同比增長32.07%,歸母凈利潤2.52億元,同比增長33.17%。
這其中,一些海外知名長線投資者的動向尤其受到市場的關注。和一季度相比,二季度全球著名的主權財富基金科威特政府投資局對安琪酵母、龍蟠科技所持股份占流通股的比例有所提高。其中,受益于強勁的新能源行情,截至8月2日,5月10日以來,龍蟠科技股價翻倍。
比爾和梅琳達蓋茨基金會也盯上了部分新能源標的。例如,二季度比爾和梅琳達蓋茨基金會成為邁為股份新晉前十大流通股股東。此外,澳門金融管理局也成為邁為股份前十大流通股股東。
知名外資機構阿布達比投資局和挪威中央銀行亦紛紛現身A股。從持倉情況來看,和一季度相比,二季度阿布達比投資局加倉東方財富1469.83萬股,并且成為海大集團的新晉前十大流通股股東,持股數量為827.43萬股。挪威中央銀行對海大集團的持股數量則保持不變,依舊位列前十大流通股股東;對華帝股份的持股數量也未發生變化;和一季度相比,持有三棵樹的股票數量則增加了83萬股。
外資機構近期發表的觀點也透露出其對先進制造業的看好態度。施羅德投資股票權益基金經理張曉冬表示,追求高質量增長已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重點目標,科技創新將是未來五年的重要投資主線。其中,受益于自主創新主題的高科技硬件行業,以及自動化、高端精密設備、電子精密加工等先進制造板塊,可能將持續受益。
瀚亞投資的看法也頗為相似。在瀚亞投資投研團隊看來,未來對科技研發的支持力度會不斷加大,科技應是投資組合中的核心配置。“同時,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電動車市場,我們也看到了電動車供應鏈上的中國企業所做的重大創新。”
對于外資機構長期“心頭好”的消費行業,機構觀點略現分歧。張曉冬認為,消費板塊的多數股票在過去幾年已經基本完成了估值提升,未來幾年的投資回報將主要反映基本面的獲利成長。
在富達國際中國區股票投資主管周文群看來,消費板塊估值合理,其長期的成長邏輯保持不變。隨著疫苗接種覆蓋率的提升和經濟的全面恢復,人均可支配收入有望在今年大幅改善進而提振消費。“此外,我們也看好建材龍頭及中高端設備制造相關板塊。一方面,建材行業集中度在快速提升,多品類擴張也進一步打開了市場空間,竣工端的高景氣需求也將為利潤增速提供保障。另一方面,中高端設備制造板塊方面,專用設備進入了高景氣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