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近期市場風格急轉彎,大消費基金經理老周(化名)犯愁了。
老周從事證券行業已有10年,是一位堅定的價值投資基金經理,管理基金2年來實現了翻倍業績,剛剛進入大型銀行渠道的優秀基金經理名單。最近公司為他安排發行一只新基金,正準備大展拳腳。然而,不到半個月時間,大消費與新能源形成“剪刀差”行情。老周在新基金的渠道路演中,提及看好大消費的邏輯,卻被渠道經理潑了一盆冷水:“新基金為什么不買點新能源、芯片,這樣發行時才能更好賣一些。”
老周面臨的情況是近期基金發行市場的一個縮影。基金發行不能沒有“鋰”,如果投資方向中沒有新能源、芯片類股票,權益類基金很難獲得渠道的青睞。
基金發行偏向熱點板塊
近期市場調整,投資者風險偏好逐漸下降,權益類基金的發行也受到影響。
從正在發行的基金情況看,權益類基金的數量占比有所下降,中低風險的債券基金、“固收+”基金的發行數量則大幅增加。
從權益類基金的投向來看,不少基金偏向了熱點板塊。
統計顯示,指數基金方面,本周共有11只指數類基金開賣,處于熱點行業、主題的ETF基金及ETF聯接基金占據較大部分,如鵬華國證半導體芯片ETF聯接、博時中證科創創業50ETF、嘉實中證新能源ETF、富國中證芯片產業ETF等。
主動權益類基金方面,明星基金經理管理的產品陸續上柜,其中包括劉格菘管理的廣發行業嚴選三年持有、陳皓管理的易方達港股通成長、秦毅管理的泓德睿誠、蔣秀蕾管理的融通創新動力、范妍管理的圓信永豐興諾一年持有、史博及熊琳共同管理的南方新能源產業趨勢等多只產品。
記者注意到,部分明星基金經理發行的新基金開始往新能源方向靠攏。
在老周看來,大家不太關心投資理念,更不關注投資風險。現在什么板塊最熱,大家就買什么板塊。
某業內人士表示,盡管互聯網銷售渠道崛起較快,但基金發行的主力依然是傳統的銀行渠道。銀行渠道掌握著巨大的流量和資金,對基金產品的重視程度往往會影響基金產品的檔期安排、發行規模。“由于目前渠道的考核標準大多以銷量為主,這也導致渠道經理容易受到資金的驅使,追隨市場熱點賣基金。”
基金發行如何著眼長期?
“基金好發不好做,好做不好發”的現象再度出現,如何做好基金發行?
“籌碼少的地方永遠是阻力最小的地方,籌碼多的地方永遠是更容易暴露風險的地方。”某資深基金經理在私下交流時說,“過于追逐極致風格發行基金,往往會讓投資者買在高點上,不利于營造良好的持基體驗。相反,當前市場不看好、風險得到充分釋放的行業、板塊,倒有可能是投資的新起點,在這些領域布局往往會獲得不錯的投資業績。”
上述資深基金經理認為,作為專業的投資人士,不能因為短期的規模利益而放棄對投資理念的追求。基金經理投資風格穩定,更容易穿越市場周期,獲得較好的投資收益。
業內人士表示,基金公司在布局新基金方面,需要體現獨立的專業能力。一方面,根據公司旗下基金經理的投資風格、行業賽道來布局產品線。另一方面,不一味追逐熱門板塊,著眼于長期投資方向。
業內人士認為,在發行基金時,基金公司很難直接接觸投資者。渠道對投資者的影響力比基金公司更強、更直接,渠道經理只有提高投資理財的專業度,建立長期投資理念,才能站在客戶的角度推薦基金產品。“與此同時,傳統渠道應適當地調整基金銷售的考核機制,提高基金保有量、客戶投資體驗的權重,這樣才能杜絕基金發行上存在的‘贖舊買新’弊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