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報告期市場分析
7月市場呈現劇烈波動,整體下跌明顯,分化行情演繹趨于極致。歸因上,一是國內流動性預期進一步向好,全面降準超市場預期,成長風格受到明顯追捧。二是國內經濟維持在景氣區間,但邊際上延續下行,景氣成長行業的相對盈利優勢有所擴大。三是市場風險偏好始終維持在高位,結構上受政策影響呈現出冰火兩重天。指數上,7月滬深300下跌7.9%,全A指數下跌3.1%,創業板指下跌1.1%。風格上,成長風格優勢進一步突出,中小市值表現較為活躍,大盤股和基金重倉股整體表現較差。
一是國內流動性預期進一步向好
7月的全面降準超出市場預期,成長風格一度受到明顯追捧。雖然央行強調本次降準的目的是多重的,包含對沖MLF天量到期、降低中小企業融資成本、配合財政后置等,但是降準釋放的信號意義本身更為強烈。我們的理解是,政策組合已經從前期的“穩貨幣+緊信用”逐漸過渡到了“寬貨幣+穩信用”,這也意味著市場整體的估值狀態后續有望逐漸企穩。
二是國內基本面預期延續下行
經濟增長最強的階段告一段落,目前預期仍在持續下行,這導致景氣成長行業的盈利優勢顯得更加突出。國內的經濟高點出現在今年一季度,而后開啟持續下行,截止到7月份,制造業PMI已經下滑至50.4%。雖然仍維持在景氣區間,但是PMI指數當前已經充分反應出企業生產在降溫、外需預期在回落、成本壓力仍然不小。
三是市場風險偏好維持在高位
本輪風險偏好自4月以來持續修復,6-7月再次達到了年內的高峰,背后是市場的賺錢效應凸顯和居民的財富轉移加速。但是結構上,基于政策預期,不同行業和板塊出現了極致的分化,一度導致市場整體出現劇烈波動。在政策中,以教育政策沖擊最為明顯,互聯網平臺監管也趨于嚴厲。
二、市場及投資展望
對于市場整體的行情,目前仍以結構行情為主,且震蕩波動加劇,大家對此已經形成了較強的一致預期。一是目前企業盈利仍維持在相對高位,但是在逐步回落且后續分化會加劇。二是國內政策預期在穩步向好,但是仍然在兼顧穩增長和調結構,刺激力度略顯不足。三是海外美聯儲的政策預期有邊際收緊的跡象,但是寬松交易仍在博弈。
對于市場的配置思路,目前呈現出兩極分化,且具有較大的分歧。一是硬科技景氣成長短期節奏如何把握?二是消費類穩定成長何時能夠企穩?
目前硬科技景氣成長行情已經明顯擴散,主因這些產業鏈的景氣度在擴散,其次市場風險偏好持續在提升。以新能源汽車為例,行情前期聚焦在中下游制造環節,近期已經傳遞至上游的資源和設備等各個環節。從策略的角度,這些賽道在如此高的關注度下,短期的節奏很容易會受到外部宏觀預期和事件的影響。所以,后續我們會密切關注一些潛在的宏觀沖擊:一是美聯儲taper的進展,二是后續通脹預期的反復。
近期消費類穩定成長個股出現連續殺跌,主因短中期基本面預期不夠明朗,其次一些板塊擔憂政策的調控。以食品飲料為例,近期更是出現罕見的月度跌幅。從策略的角度,這些長期優質的消費類龍頭公司,后續可能存在一定的錯殺機會。所以,后續我們會更多的關注一些潛在催化:一是消費政策預期是否會糾偏,二是信用企穩是否會帶來消費行業基本面預期改善,三是美聯儲taper落地后,外資是否會大舉回流,四是此類資產PEG在加速回歸,靠近年底估值是否存在切換。
展望后市,我們看好那些能夠將中國制造優勢和全球需求共振統合起來的成長性行業,如新能源和生物醫藥,也看好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不斷進行進口替代,打破“卡脖子”領域的高端制造公司,另外考慮到軍工行業進入新的景氣階段,我們也會階段性配置這一行業中的核心供應鏈公司。而關于消費版塊,我們將持續關注錯殺機會,適當時候會考慮增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