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媒體有關游戲行業存在的問題的評論引發市場相關板塊股價的波動。以騰訊為代表的互聯網巨頭未能幸免,股價再度大幅走低。
那么,私募機構對互聯網行業前景怎么看?他們的持倉有什么變化?證券時報記者調查發現,業內觀點呈現明顯分化,在監管持續加強的背景下,有些已經減持離場,有些依然還在堅守。
記者注意到,知名外資機構柏基投資7月底增持美團946.4萬股,買入均價為202港元,涉及金額折合人民幣15.89億元。
互聯網巨頭遭甩賣
據了解,部分曾經看好互聯網行業的私募機構已轉向謹慎,并減少相關資產配置。
其中,保銀投資表示,從規范數字金融,到規范音樂、直播、游戲、影視各條業務線,反壟斷法帶來的影響深遠,互聯網行業進入產業結構調整和規范處理階段。近日,相關監管政策的出臺意在中長期改變社會發展方向和結構,從根本上改善原來互聯網爆發式增長帶來的弊端,讓社會有序正向改善。從中長期來看,互聯網行業將從無序競爭變為有監管的競爭,有利于行業長期發展。但是,短期政策的出臺或許會對相關板塊股票產生一定沖擊。
保銀投資還認為,在監管逐步常態化、精細化的趨勢下,互聯網行業整體的“春天”可能已經告一段落,現在迎來互聯網的“冬天”。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未來互聯網行業的多空機會即對沖機會,可能比單邊的整體看多機會要更多。
“我們對互聯網板塊已經幾乎沒有配置,總體上感覺政策風險還是挺大的,因此中短期采取回避的態度。最近,我們對政策的關注度越來越高,以往政策只影響短期情緒,但在經濟增速放緩大環境下,政策導向對市場的影響變得越來越大。”上海一家私募機構對記者表示。
此外,從港股通持股數據中可以發現,騰訊、美團等港股互聯網公司近期遭遇內資集中甩賣。以騰訊為例,今年6月中旬以來,港股通的持股一路減倉,從6.6億股左右降至5.6億股附近,短短1個多月,降幅就高達15%。港股通對美團的減持幅度更高,7月來削減頭寸近22%。
何時能迎來轉機?
不過,還有一些私募仍長期看好互聯網巨頭的發展前景。
景林資產是國內頭部私募之一,長期關注互聯網行業。景林資產總經理高云程近日在和客戶交流時表示,監管政策可能會對互聯網行業短期帶來一定壓力,但政策的出發點一定是落在老百姓的安居樂業和國富民強上,而不會讓一個優勢行業喪失競爭力。
清和泉資本表示,自去年底以來,相關行業就進入政策密集打壓的階段,比如擱置螞蟻金服上市,要求美團給外賣小哥上社保,調查滴滴在海外上市等等,這是比較嚴厲的規范與整治力度。
長期來看,清和泉資本認為,互聯網板塊還是有很大的投資價值,畢竟互聯網行業對整個社會有著很大的進步意義,也極大便利了普通民眾的生活。相信監管部門是希望互聯網平臺企業能夠更多地承擔社會責任,而不是要消滅這個行業。反壟斷政策反的是壟斷行為,而非針對這個行業或行業中的某個公司。從業務角度來說,過去20年互聯網行業一直是在to C端上面發力,未來to B端也會有巨大空間,所以這個行業還有很大投資價值。
格雷資產也表示,互聯網行業由于近期面臨的輿論壓力和負面的政策壓力,股價出現非常大幅度的回撤。但該公司堅信,互聯網企業發展有利于國家治理,有利于社會效率提升,有利于提高制造業效率,和教育培訓行業還是有本質的區別。互聯網是實體經濟的一個延展,通過數字化的方式提升了整個社會的效率以及企業的競爭力。
在灃京資本合伙人吳悅風看來,最近半年或一年內,整個互聯網板塊可能不會有太多機會。在當前階段,即使不受到更嚴格的監管,互聯網公司在利潤釋放和預期引導上應該也會趨于保守。但是,互聯網行業里不同公司的基本面未來會逐步出現差異,有些公司是不可替代的,這類公司的價值會繼續存在。
值得注意的是,被譽為聰明錢的外資機構已經開始有所行動。港交所數據顯示,知名外資機構柏基投資7月28日增持美團946.4萬股,買入均價為202港元,進場“團購”力度非常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