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宏觀債市觀點
1、增長邊際有所回落
國內方面,7月PMI繼續回落,生產和新訂單、新出口訂單分項均回落,環比明顯弱于季節性,生產和外需指標都在降溫,經濟修復動能繼續放緩。建筑業拖累整體非制造業繼續回落。建筑業環比明顯下滑,與洪災天氣影響建筑施工強度有關,但更多也顯示整體地產基建鏈景氣度在走弱;服務業小幅上升,但絕對水平仍弱于疫情前。商品價格有所反彈,內外需邊際弱化的背景下商品價格過了快速上漲的階段,但是供給的限制依然存在,商品價格也難以大幅回落,預計PPI環比和同比將有所回升,不排除同比超過前高,不過貨幣政策對當前由供給加劇的通脹反映相對鈍化,政治局會議也提到糾正運動式“減碳”,長期來看碳中和政策仍要執行,不過存在階段性放松的不確定性。
海外方面,Delta變異病毒使得海外疫情再次反復,歐美疫情出現反彈,東南亞疫情亦升級,增長預期弱化,經濟修復斜率放緩,歐美和全球制造業PMI小幅下降,美債收益率進一步下行。近期美國和歐洲的花旗經濟意外指數都處于回落狀態,不過絕對水平都在0以上,尤其是歐洲仍在較高水平,側面反映了海外經濟仍在修復,但修復斜率在放緩。可比口型國家韓國、越南出口小幅下降,但增速仍在較高的區間,高頻的出口集裝箱運價仍進一步上行。整體來看,中國出口鏈出口鏈景氣度最高的時候可能過去,邊際小幅回落,不過目前絕對景氣度仍較高。
整體來看,目前經濟增長處于高位有所回落的狀態,反映邊際見頂回落,但基本面總量下降速率不算快。
2、收益率曲線顯著下移
政策偏寬松的預期疊加增長邊際有所回落,債券情緒較好。降準落地帶動貨幣政策偏寬松預期顯著增強,流動性呈現偏寬松的狀態,各期限收益率均明顯下行,整體收益率曲線明顯下移。
疫情以來,經濟呈現結構分化的修復,出口鏈修復明顯大于消費端,中上游好于下游。目前整體消費的恢復仍相對較慢,仍明顯弱于疫情前,加上對外需后續邊際轉弱的擔憂以及就業問題,因此政策強調進一步加強金融對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的支持,做好跨周期調節。從7月政治局會議來看,整體對經濟判斷偏謹慎。對于基本面定調方面,刪除了“穩增長壓力較小的窗口期”,重申“經濟恢復不穩固、不均衡”,意味著政策層認為基本面下行的壓力在加大政策基調邊際更積極。貨幣政策釋放了貨幣邊際寬松的信號,重申“合理充裕”,助力中小企業和困難行業持續恢復,增強宏觀政策自主性。財政政策邊際更積極,“提升政策效能”、“合理把握地方政府債券發行進度”、21年底22年初“形成實物工作量”,意味著更注重穩增長,財政開始更積極,后續地方債額度可能會按計劃用完。
二、債市展望
1、利率債市場展望
近期債市在貨幣政策、基本面和機構行為幾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收益率明顯下行。從經濟基本面來看,地產和城投管控下,內需存在走弱壓力,外需景氣度也有小幅下降,目前基本面邊際有所走弱。從貨幣政策來看,在經濟K型分化的格局下,貨幣政策可能仍會維持偏寬松的狀態,央行全面降準后,市場流動性預期也顯著改善。從機構來看,政府債發行偏慢和地產城投融資約束下,債市呈現結構性安全資產荒,機構存在配置壓力。
短期來看,結合政策的表態,流動性偏寬松的環境可能仍會維系,基本面邊際弱化,債市可能仍會存在一定機會。后續財政投放和利率債供給的節奏可能加快,資產荒的格局可能被緩解,需要對此保持關注。不過短期來看,寬松的流動性格局可能仍會維系,債市可能仍會保持較好情緒。
2、 信用債市場展望
央行降準后,貨幣政策邊際寬松的預期明顯上升,信用債收益率跟隨無風險收益率明顯下行,整體信用利差顯著收窄,尤其是1年信用利差收窄幅度最大。等級利差方面,中高等級信用利差下行幅度大于低等級。廣義基金的信用債配置需求旺盛,一級發行認購情緒較高,投標上限與發行利率之間的差值快速抬升。
分版塊來看,城投方面,融資政策呈收緊態勢。嚴監管下城投發行放緩,供給不足,市場的“結構性資產荒”繼續演繹,中高等級信用利差處于歷史低位,性價比相對下降,而資質偏弱主體的認可度難提升。15號文下城投尾部主體的融資壓力加劇,疊加地產融資政策收緊后部分主體已經出現基本面惡化,市場對信用風險的擔憂有所上升。
地產方面,調控力度持續加碼,房企外部融資環境進一步收緊。近期房地產金融調控力度加大,地產融資和拿地力度監管趨嚴,熱點城市調控力度加大,房貸利率普遍上調。房企外部融資環境進一步收緊,弱資質民營房企的現金流壓力加劇,需要防范弱資質主體風險。
產業方面,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煤炭等周期行業經營情況有所改善,企業內生償債能力增強,結構性資產荒及市場情緒逐步恢復背景下,對于部分優質主體可擇優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