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體產業基金不投“文體”,健康文娛基金不愛“健康”,互聯網基金第一重倉股是寧德時代……在“茅”指數光環逐漸褪去之際,今年業績不錯的主題基金,幾乎都配置了新能源及相關行業的股票,卻對基金名稱所代表的行業關注甚少。
公募基金的投資范圍,在基金合同中有明確界定,然而,基金為何屢屢違背契約,擅自變更投資范圍?這種現象歸根結底是因為基金投資主題分類過細,可投資標的有限,以及產業政策推動下的新一輪“抱團取暖”。
早些年間,主題基金的配置范圍分布在大而全的行業中,比如中證醫藥、中證消費以及中證科技等。隨著基金公司發售節奏加快,也為了迎合基民多樣選擇的需求,基金的行業劃分越來越細。但主題基金各有獨特的行業周期特點,常常上演過山車行情,估值空間甚至讓基金經理也難以預測。因此就有類似諾安成長(320007)在白馬股的狂歡中蟄伏一年,近期卻在抱團股瓦解之際出乎意料地再度“起舞”的案例。
隨著今年以來碳中和概念大熱,以及國家大力支持新能源車,在產業結構升級、政策利好的催化下,疊加基金“報團取暖”效應,寧德時代等產業龍頭長期看漲幾成市場共識。執掌主題基金的基金經理們從提升業績的角度考慮,做出收益確定性更高的持倉選擇,似乎也是“情有可原”。也有市場觀點認為,“不管基金名稱如何,能賺到錢的基金就是好基金。”在板塊輪動、風格轉換的行情中,基民的“唯結果論”容易造成基金經理風格在短時間內極端切換,在各方壓力之下不得不忽略主題基金設立時的初心,與原先確定的投資策略背道而馳。
然而,主題基金頻頻“跑題”,存在并不代表合理。投資者選擇了主題基金,本質是根據自身風險偏好,看好基金持倉的公司及其所代表的行業前景,基金經理若違背合同規定的投資范圍,就違背了投資者意愿。即使收益可觀,超越了業績基準,也需承擔違約責任,更遑論投資失敗時可能還要面臨賠償責任。
面對此類現象,已有基金采取了措施,易方達中小盤(110011)持倉風格與其合同中的“具有較高成長性的中小盤股票”的策略相悖,因此近期基金發布公告,將名稱變更為“易方達優質精選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并修改投資范圍為在內地和香港市場精選具有良好治理結構、在細分行業具有競爭優勢以及有較高成長性的優質企業。部分基金公司也對主題基金“風格飄移”的現象高度重視,并正在推進產品的轉型更名工作,既要業績也要保留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