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持續火爆,行業和主題型ETF成為基金公司布局的重點。
數據顯示,截至7月30日,A股ETF總規模已接近7840億元,其中,行業和主題型產品規模達到4031.18億元,比寬基ETF多出500多億。今年發行成立的150只ETF中,近九成為行業和主題型產品。
在行業ETF上,基金公司的布局細分化趨勢明顯。比如,在電子行業,銀華基金推出了VR ETF;在新能源行業,華泰柏瑞、銀華等多家基金公司都推出了光伏系列ETF; 在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中,廣發、嘉實、景順長城基金推出了電池系列ETF。
在主題ETF方面,基金公司的布局更強調前瞻性。比如,碳中和背景下,華夏等基金公司發行設立了碳中和主題ETF,泰康低碳經濟ETF等新產品正在發行。為把握物聯網賽道的高景氣,華泰柏瑞、建信等基金公司推出了物聯網主題ETF。
一位基金分析人士表示,基金公司布局ETF,越來越重視指數標的的稀缺性和成長性。以景順長城電池50ETT為例,其跟蹤的是國證新能源車電池指數,今年以來表現突出,收益率遠超其他相關產業指數及寬基指數。“電池是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核心環節,新能源車電池需求擴張,行業高景氣度,基金非常認可其投資價值。”
不過,伴隨多年的蓬勃發展,ETF市場的“馬太效應”也日漸顯著,先發及頭部公司優勢突出。中信證券的一項統計顯示,華夏、國泰、華泰柏瑞、廣發、華寶、富國、易方達、博時、銀華、匯添富、鵬華等基金公司在主題ETF方面處于領先位置;國泰、華寶、華夏、南方、天弘、國聯安、匯添富、廣發、易方達、鵬華和建信等基金公司則在行業ETF方面規模居前。
對于后來者,ETF領域是否還有突圍機會?
一位中小基金公司人士表示,其所在公司錯過了前兩年ETF狂飆突進的發展期,但并沒有放棄。鑒于目前市場上的寬基ETF已接近飽和,公司計劃以行業主題型ETF的差異化與創新性布局作為突破口。
泰康公募投資部量化投資總監魏軍表示,從目前頭部公司的市占率、旗艦單品的體量,以及基金管理人的差異度來看,市場還是給后來者留出了很多機會。在某些行業主題ETF上,確實出現了一些集中和內卷的現象。ETF的破局,就需要為投資人提供好的投資標的,構建產品、運管、品牌的綜合能力。“泰康公募將以寬基指數產品為基礎,依托精細化管理,凸顯投研價值和差異競爭力;在創新細分賽道上更看重前瞻性,并以此作為超車抓手。”
新華指數基金經理鄧岳表示,新華基金在ETF產品線布局初期,會自上而下把握產業脈絡與時代特征,去做下沉和細分,選擇具有較好景氣度與差異化的前瞻性科技賽道進行指數研發,并盡量回避短期同業競爭激烈的熱點。“我們主要尋找競爭沒那么激烈,短期收益特征中上,但對長期收益看好,且彈性較高的一些賽道入手,達到一定程度和階段后,再做綜合性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