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公募權益類基金展現出強勁的賺錢效應,基金投資者的收益預期隨之也被大幅提升。不過,今年以來市場劇烈波動,令不少過去業績優秀的明星基金遭遇滑鐵盧。在此背景下,部分基金投資者選擇割肉離場,或轉而追逐一些熱門基金。在業內人士看來,基金投資者需要對投資有一個合理的收益預期,過高的收益預期可能會對投資結果產生負面作用。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2019年和2020年公募主動管理型基金的平均收益率分別為46%、58.7%。今年以來,伴隨市場的劇烈波動,基金收益明顯降低。截至8月11日,偏股基金今年以來平均收益率僅為10.4%。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明星基金經理管理的產品甚至出現了負收益。
那么,投資者應該對基金投資抱有怎樣的合理收益預期?過高的收益預期又有怎樣的危害呢?睿遠基金表示,如果期望每年獲得30%的投資收益率,那么當收益率達不到預期時,投資者就很有可能會因為希望落空而產生深深的挫敗感,這時焦躁不安的心情會使投資者在最不應該放棄的時刻,錯誤地放棄本來正確的投資策略?;蛘吒愀獾那樾问?,投資者在追逐這種鏡花水月般的高收益率時,可能會冒不必要的風險。
在睿遠基金看來,目前市場上大部分優秀的權益類基金管理人,追求的都是長期大概率獲勝的投資方法,賺長期優質企業盈利增長的錢。投資于股票的基金,本質上是要賺取上市公司業績增長所帶來的收益。如果一心只想追求短平快的收益,短期可能會帶來“爽”、“刺激”的體驗,但長期下來反而會得不償失,因為僅追求高收益率而忽視獲勝概率的方式很難保證次次有效。
實際上,在經歷了兩年的高收益后,不少專業機構早已提醒投資者降低今年的收益預期。華泰證券研報稱,2018年底以來,主動權益基金重倉股中的醫藥、光伏、電子、白酒等行業貢獻了大部分超額收益。焦慮的資金大幅推升了這些行業的估值,壓縮了未來的收益空間。
“基金投資的長期收益率遠遠低于新基民的想象,長期而言大致在10%至15%之間。我們需要做的是降低收益預期,在市場波動時放平心態,學會做時間的朋友。”滬上某基金分析人士稱。
中信建投證券表示,當選定一只基金后,長期持有才有可能最大程度地獲得超額收益,享受復利的優勢;不斷提高投資技巧可以規避風險,積少成多,聚沙成塔。正如巴菲特所說:“成功的投資需要時間和耐心。即使付出再大的努力,有再高的天賦,如果沒有時間的沉淀,有些事情就不會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