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巨震,以“寧組合”為代表的高成長板塊顯著回調。近一段時間上市的雙創50、芯片、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泛科技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相當謹慎,多以低倉位甚至空倉狀態上市。同時,從凈值表現看,新成立的主動權益類基金也多持觀望態度。
8月份擬上市股票ETF
平均倉位21%
8月25日,博時中證科創創業50ETF發布上市公告,該基金8月23日的持股比例僅為13.88%,且多為銀行存款和結算備付金。而該基金8月30日就要上市。
富國基金旗下芯片龍頭ETF的上市交易公告書披露,該只基金8月20日持股倉位僅為9.81%。
基金公告顯示,截至8月25日,計劃在8月份上市的26只股票ETF,上市公告披露的平均持股倉位為20.68%;方正富邦AI50、華夏碳中和ETF、華富稀金屬ETF等產品幾乎是空倉狀態。
不過,上述基金在公告中表示,基金仍處于建倉期,上市前,基金管理人將使基金的投資組合比例提高到符合基金合同等有關規定的水平。
北京一家大型基金公司對此表示,作為股票ETF,上市前一般都會滿足90%以上持股倉位的要求。上市交易公告書披露的是上市前的持股倉位,基金尚處于建倉階段,低倉位比較正常。為了提升投資者體驗,基金經理會選擇在市場火爆階段快速建倉和上市,跟上行情;而在股市低迷和調整區間,會放緩建倉節奏,盡量在上市前降低權益倉位的風險暴露。
滬上一位基金分析師認為,當前股票ETF競爭激烈,從發行、成立都上市的節奏都非常快。為了盡快上市,部分基金會選擇上市申請和建倉同時推進,也就出現了股票ETF上市公告中持股倉位較低的現象。ETF只有完成建倉,上市后才可以更好地跟蹤指數。上市前的低倉位一是因為發行節奏過快,建倉時間相對滯后;二是在股市調整中,放緩建倉節奏,可以適當提升持有體驗。
平均最大回撤2.56%
主動權益類基金建倉謹慎
除了股票型ETF,近期成立的主動權益類基金不少也選擇了低倉位謹慎建倉的操作思路。
數據顯示,截至8月24日,下半年滬指區間振幅為8.21%。處于建倉期的267只主動權益類基金,同期平均最大回撤僅為2.56%。
從基金凈值表現看,近三個月A股寬幅震蕩期間,新成立的的249只新基金獲得平均0.5%的正回報。
“這說明新基金建倉初期,不少倉位較低或者持股結構均衡,基金的區間最大回撤遠低于市場平均水平。”北京一位公募投資總監說。
據該公募投資總監透露,當前股市仍處于震蕩狀態,他的新基金會逐步建倉。如果建倉期股市出現大的震蕩或回調,對于新基金來說是獲取便宜籌碼的好機會,他會加快建倉的節奏。“站在當前階段,新基金將從長期投資機會角度出發控制倉位,把握個股機會,為基金的長期運作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在股市震蕩期間,我們新基金會圍繞客戶體驗和感受穩健投資,不會為了追逐短期熱門擁擠賽道和亢奮的市場,去放大基金投資的風險。我們希望在建倉初期做到絕對收益,為基金持有人打造更好的投資體驗。”上述投資總監說。
北京一位次新基金經理表示,他管理的新基金以穩健回報為投資目標,在新基金建倉上會尤其重視投資的“安全墊”。建倉時,首先快速增加債券類資產的持有倉位,利率債和信用債等都會適當配置,以這類固收資產為基礎積累收益。此外,會在嚴格控制風險回撤的前提下,均衡配置高景氣度的科技股和回調到合理價位的消費、醫藥龍頭股。
“當前股市還處在震蕩區間,建倉仍然要比較謹慎。我們會在積累了更多安全墊的基礎上,再去慢慢提高持股倉位。希望在基金封閉期打開時,可以為投資者帶來穩健的正回報,提升大家的持有體驗。”上述次新基金經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