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小盤股和高估值風格顯著跑贏大盤和低估值,但背后本質是高增長跑贏低增長。當下增長最快且盈利預期短期難證偽的方向,包括PPI漲價的資源品(鋼鐵/煤炭/有色/基礎化工/玻璃)、成長類的新能源車/光伏/半導體。成長短期約束在于交易性價比不足矛盾需要時間消化,歷史經驗顯示交易行為引發的成長風格再平衡難超過2個月,9月高增長成長方向或依然處于消化交易性價比的過程。但拉長時間看,建議依然關注高增長成長方向。
展望本周,宏觀方面,海外7月美國生產向好,缺芯開始緩解提振汽車生產,鮑威爾支持年內開啟Taper,打消提前縮量擔憂。國內7月當月利潤增速暫時保持相對穩定,寬貨幣+穩信用已是基準預期,當前政策節奏依然保持緊湊,仍然是市場趨勢和風格的重要影響變量。
產業方面,受供給約束,工業補庫力度遠遠弱于漲價幅度,利潤分配再度向上游傾斜。本輪周期驅動力主要來自于外需和新興產業,新能源車、半導體、光伏等景氣仍然向上。一周高頻數據方面,受內蒙古煤炭供應減少等因素影響,周期品價格仍然強勢;消費類偏弱;科技產業中光伏價格傳導順暢,新能源電池上游持續強勢,半導體主導邏輯仍然在于國產替代。
資產方面,Taper逐漸進入聯儲的實質性考量,鮑威爾Jackson Hole發言暗示年內Taper,但強調Taper并不直接暗示加息時間,寬流動性對權益市場的支撐仍在,市場回歸Risk-on。港股和中概股大幅反彈,A股小幅反彈,上中游周期板塊繼續領漲。大宗商品上揚,但整體波動明顯加大。
具體來看,A股方面,今年以來小盤股和高估值風格顯著跑贏大盤和低估值,但背后本質是高增長跑贏低增長。當下增長最快且盈利預期短期難證偽的方向,包括PPI漲價的資源品(鋼鐵/煤炭/有色/基礎化工/玻璃)、成長類的新能源車/光伏/半導體。成長短期約束在于交易性價比不足矛盾需要時間消化,歷史經驗顯示交易行為引發的成長風格再平衡難超過2個月,9月高增長成長方向或依然處于消化交易性價比的過程。但拉長時間看,建議依然關注高增長成長方向。
港股方面,在部分龍頭Q2盈利較強的帶動下,本周資金流出放緩,恒生科技估值、情緒亦有所反彈,目前政府對互聯網龍頭的反壟斷、數據安全監管細則還未完全釋出,對平臺內容的監管也還在進行中,建議等待政策脈絡的進一步明晰。另外隨海外經濟修復,聯儲Taper 預期升級時點海外流動性收縮或對港股造成一定沖擊。
債券方面,專項債繳款壓力導致資金面短期波動,但貨幣信貸座談會釋放資金積極信號,疊加基本面利好利率債;信用風險以緩釋為主,不會造成大范圍沖擊,信用債標配,短期關注銀行理財凈值化可能對銀行資本債的沖擊;轉債估值處于高位,適度兌現收益,個券機會大于整體行情,結構上繼續關注景氣向好的化工、有色以及成長主題的新能源中上游、半導體等。
原油方面,美國疫苗計劃進展對原油需求有所提振,近期油價有所反彈,預計繼續高位震蕩,波動加大。
黃金方面,鮑威爾講話打消了提前Taper擔憂,美債利率和美元走弱,黃金上漲。預計9月底FOMC召開之前黃金維持震蕩走勢,9~11月一旦聯儲對減量的暗示升級,黃金可能出現明顯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