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第三屆會員代表大會30日在京召開,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在會上發表講話,首次專門、系統地對基金行業高質量發展作出詳細闡述。業內資深專家及從業者認為,近年來,我國基金行業在服務實體經濟和居民財富管理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公募基金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尤其體現在規模、結構、投資收益等方面。
上海證券報記者從權威渠道獲悉,證監會正加快推進公募基金管理人監管辦法的修訂工作,公募基金常規產品分類注冊機制也將在原有基礎上進一步優化。
公募基金呈現良好發展態勢
易會滿在基金業協會會員大會上講話指出,我國公募基金行業從試點起步,快速發展壯大,作為重要的機構投資者,在資本市場改革發展穩定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權威統計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公募基金行業呈現出良好發展態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公募基金和權益類基金規模快速提升。截至今年7月底,公募基金管理資產規模達到23.5萬億元,較2016年底增長1.6倍。其中,權益類基金產品數量和管理規模分別達5140只、7.7萬億元,分別增長1.2倍、1.8倍,均創歷史新高。
第二,公募基金不斷增加對股票市場的投資力度。截至今年6月底,公募基金持股市值達到6.1萬億元,較2019年初增長了314.7%。截至6月底,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股市值5.5萬億元,占A股流通總市值的7.8%。
第三,權益類基金募集規模和個人投資者賬戶數量均創出新高。今年上半年,權益類基金首發募集規模合計達1.3萬億元,同比增長78.9%,創出半年募集規模的歷史新高。其中,定期開放或持有期產品募集規模合計為7006億元,同比增長103%。截至6月底,權益類基金有持倉余額的個人投資者數量約為1.6億戶,較去年同期增長38.6%。
第四,權益類基金整體收益率跑贏主要股指。統計顯示,權益類基金近3年的平均年化收益率約為21.2%,超過同期上證綜指漲幅11個百分點。
公募基金準入制度改革收效顯著
為大力推進簡政放權,證監會于2019年10月對公募基金產品注冊機制作出重大改革,決定對公募基金常規產品實施分類注冊機制。
近兩年來,適用快速機制的基金管理人范圍逐步擴大,基金申報材料進一步精簡,基金產品注冊效率不斷提升。在此基礎上,基金產品的供給大幅增加,行業發展活力得到了較大釋放。
記者從證監會相關部門獲悉,在公募基金常規產品分類注冊機制的安排下,目前,快速注冊權益類、混合類、債券類常規產品的注冊期限原則上分別為不超過10天、20天、20天;非快速注冊權益類、混合類、債券類常規產品注冊期限原則上分別為不超過30天、45天、45天。這些都遠遠低于6個月的法定審核周期。
統計顯示,近2年來,全行業共注冊了近3000只公募基金產品。僅2020年,公募基金合計募集規模就達到3.16萬億元,其中權益類基金募集規模1.55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64%、300%。
進一步完善公募基金監管規則體系
易會滿30日講話表示,為推動基金行業高質量發展,證監會將堅守監管的主責主業,持續完善基金監管制度體系,推動發展各類機構投資者,不斷壯大資本市場長期投資力量,進一步改進監管服務,堅決維護公開、公平、公正的市場秩序,切實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
記者獲悉,下一步,為持續增強公募基金行業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支持行業高質量發展,證監會將進一步完善公募基金監管規則體系,加快推進《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監督管理辦法》的修訂工作,推動完善基金公司治理,突出強化長期激勵約束機制,加強行業文化建設。
同時,證監會還將進一步優化公募基金常規產品分類注冊機制,為公募行業持續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的監管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