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17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提出了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會議強調,共同富裕是全體人民的富裕,是人民群眾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數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齊劃一的平均主義,要分階段促進共同富裕。
顯而易見,實現共同富裕的道路必然會長期利好大消費行業。人民收入提升,生活蒸蒸日上,必選消費和可選消費行業都會收益。投資、消費和出口既是推動宏觀經濟的“三駕馬車”,消費的增長也有利于中國GDP的持續增長。并且隨著中等收入群體的擴大,住房、醫療、養老等各方面保障的完善,消費升級還會進一步帶動消費往高質量消費發展??春每蛇x消費的長期持續增長,包括商社行業的餐飲旅游、酒店、化妝品、黃金珠寶等細分賽道和相應賽道中聚焦高品質產品或服務的公司。
共同富裕的實現也涉及到價值鏈的重新分配。譬如,創新要素參與分配,保護知識產權。原先消費品供應鏈中渠道分配到的利潤占比過高,現在要壓縮,受益的會是兩端的制造企業和消費者。“反壟斷”和“規范資本有序擴張”將同樣保護并利好小企業和消費者。
共同富裕的人民生活和持續增長的GDP必然需要有持續增長的發電量的支持。而今年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九次會議強調了我國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但是受資源影響,以煤為主的化石能源長期在我國能源結構中占據主導地位。這意味著,要實現碳減排目標,一方面,煤、氣、油等傳統化石性能源面臨能源清潔化的要求,另一方面,風、光、核、氫等清潔能源規模和占比要進一步提升。以光伏基建為例,預計我國十四五期間光伏年均新增裝機規模在60GW,到2025年的年復合增速在20%左右。這兩個方面都有相應的投資機會。
中產家庭規模擴大同時意味著汽車的普及率有望進一步抬升。中國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的一個重要措施就是加速汽車的電動化,不僅讓電動汽車的占比能夠快速提升,而且讓電動汽車使用由新能源產生的電力。所以,我們既看好中國汽車行業的發展,更看好新能源車將逐步替代傳統燃油車的趨勢。
最后,機遇總是與挑戰并存?,F階段我國綠色技術總體水平還不高,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尚未根本形成,碳達峰、碳中和任務的實現是需要不斷建設的過程。央企作為碳中和戰略重要的執行者,在能源基礎建設中發揮重要的作用,能源基建對于其自身而言,也是一次從傳統建筑企業轉型為新能源企業的絕佳良機。受益于新基建高成長,建筑央企有望迎來訂單高增長和業績高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