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在2021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上,北京前沿金融監管科技研究院(FIRST)、浙江大學互聯網金融研究院(浙大AIF)、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浙大ZIBS)、浙江數字金融科技聯合會(ZAFT)聯合發布《2021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城市報告》。報告從全球80余座城市中精選TOP50分析其金融科技產業、用戶和生態發展狀況,北京連續三年排名全球第一。
北京、舊金山、紐約、上海、深圳領跑
報告梳理了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城市TOP50,并將其劃分為兩大梯隊。
具體而言,第一梯隊城市為9座,由北京、舊金山(硅谷)、紐約、上海、深圳、倫敦、杭州、新加坡、芝加哥組成,其中TOP3城市排名三年未變、TOP4城市連續兩年未變,反映出頭部城市的護城河正在逐步建立。
此外,新加坡發展迅猛,不僅首次晉升全球金融科技發展第一梯隊,而且直接超越芝加哥位列全球第八。第二梯隊城市則從去年的32座變成了41座,由悉尼、東京、巴黎等城市組成。
從金融科技產業來看,北京、紐約、舊金山、上海、倫敦、深圳、杭州、芝加哥、新加坡、亞特蘭大排名TOP10。此外,在TOP20城市中中國和美國各占5席,勢均力敵。
從金融科技體驗來看,發展中國家與亞洲持續保持全面領先優勢,不僅TOP10城市全部位于亞洲的發展中國家,且連續兩年TOP20城市中發展中國家城市占比高達80%、亞洲城市占比高達65%。中國包攬TOP9城市蟬聯金融科技體驗發展王者之位,其中杭州連續三年排名全球消費者體驗第一,深圳則首次以超90%的金融科技使用者占比位列全球第二。
三模式:市場拉動、技術驅動、規則推動
縱覽全球金融科技發展歷程,“市場拉動”“技術驅動”“規則推動”已成為金融科技發展的三類核心動能和三大模式,其各有千秋,引領全球城市立足稟賦、發掘特長。
具體而言,“市場拉動”模式重視金融科技應用與體驗提升,國家中以中國為代表,而城市則以杭州、孟買、開普敦為代表。采用該模式發展的區域以發展中國家/城市為主,究其原因主要是,發展中國家和地區普遍在人口數量和市場體量上占優,且普遍存在金融抑制,使得其深化金融科技應用、提升金融科技體驗相對容易,發力后能夠在短時間內取得顯著成果。
“技術驅動”模式重視原創技術創造與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目前國家以美國為代表,城市則以舊金山、深圳、西雅圖為代表。其中,美國堪稱是該模式的“獨霸者”,美國的全球科技企業TOP500市值之和全球最高超14.6萬億美元,且其科研能力及數字基礎設施指標排名雙雙位居全球第一。技術創新與基礎設施建設均需要持續多年的積累與沉淀,而美國全球領先的科技水平以及獨特的創新文化氛圍使得該模式被其它國家/城市效仿的難度較大。
“規則推動”模式重視監管體系完善與整體生態優化,國家中以英國為代表,城市以倫敦、新加坡、悉尼為代表。采用該模式發展的以發達國家/城市為主,在政策監管TOP20城市中,發達國家城市和OECD國家城市占比均達60%。與其他兩大模式相比,“規則推動”更有賴于政府和機構主導,需有較強的頂層設計與監管能力,是在全球金融科技發展逐步進入深水區的當下,眾多國家發展金融科技的著力點。
北京坐擁四大歷史機遇
本報告也重點關注了北京的金融科技發展情況。北京作為第一梯隊城市的典型代表,連續三年總排名和金融科技產業排名位列全球第一。本研究發現北京正是憑借“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的共同作用,成為了全球金融科技發展的城市標桿。北京在產業、政策、監管、機構、品牌等方面均具備亮點,不僅擁有金融科技上市企業和高融資未上市企業數量最多、中互金協會及北京金融科技產業聯盟等機構云集、金融街論壇和成方論壇等品牌活動影響力廣泛的“有效市場”,也擁有一年至少出臺一項金融科技強相關重磅支持政策、率先開展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的“有為政府”,獨具優勢,正在全球金融科技發展的浪潮中破浪前行。
在此基礎上,北京坐擁四大歷史機遇。
第一,北京是重要的全球金融管理中心,金融機構總部資源集聚和金融管理能力突出等方面優勢,可幫助其在頂層設計、制度建設、監管科技、金融科技倫理等方面持續發力。
第二,北京是領先的全球科技創新與數字中心,憑借雄厚的信息技術產業和金融產業基礎,北京可不斷推進科技前沿探索和數字經濟發展,推進金融服務業數字化轉型,建設數字金融產業集群,完善數字金融體系建設。
第三,北京是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國際交往中心。依托于“一帶一路”等全球倡議和多邊合作的持續推進,北京可進一步成為國際交往活躍、國際化服務完善、國際影響力凸顯的重大國際活動聚集之都,以及國際創新合作網絡的重要樞紐。
第四,北京所在的京津冀地區是全國三大經濟核心區之一,推動京津冀一體化協同發展、與河北雄安新區聯動將持續為北京帶來解決原有問題、帶來嶄新發展的眾多機遇,并進一步優化提升首都功能。